2025年02月24日 星期1
健康常識
健康生活
健康百科
健康資訊
健康誤區
健康熱議
健康禁忌
保健人群
女性健康
母嬰健康
男性健康
性健康
老人健康
兒童健康
健康飲食
營養飲食
健康食譜
健康食療
飲食禁忌
中醫養生
中醫常識
中醫方劑
中醫針灸
中醫刮痧
中醫拔罐
中醫文化
養生保健
美容養生
健康減肥
心理健康
按摩推拿
身體健康
健康旅游
疾病養生
常見疾病
解惑疾病
疾病預防
中醫疾病
婦科疾病
男性疾病
氣功呼吸吐納防食道癌
2014-09-28
(1)寅時(淩晨3-5點),面向南方,取坐位或站位,全身松靜自然,靜神不亂思。 (2)先做3次深呼吸,吸氣時意守食道;呼氣時意守食道中的病氣隨呼氣排出體外。然後閉氣不息,默念5-9數。再吸氣至滿口時將口中之氣如咽硬物至食道部;呼氣時將
太極拳學的養生健身原理
2014-09-28
對立、排斥、制約和鬥爭,也相互聯結、依存、滲透和轉化”這一規律,從而證明太極拳是一種“全身運動”和“交替運動”。人體各系統生理機能內部或機能之間,通過動靜、虛實、開合、吞吐、剛柔、攻守、奇正、上下、內外、左右、進退、陰陽的交替,進行二元
勤練太極拳保持身心健康
2014-09-28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突然、強烈的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
運用氣功呼吸吐納防食道癌
2014-09-28
(1)寅時(淩晨3-5點),面向南方,取坐位或站位,全身松靜自然,靜神不亂思。 (2)先做3次深呼吸,吸氣時意守食道;呼氣時意守食道中的病氣隨呼氣排出體外。然後閉氣不息,默念5-9數。再吸氣至滿口時將口中之氣如咽硬物至食道部;呼氣時將
潮女太極拳 時尚OL瘦身新要素
2014-09-28
《太極》 ■ 你需要做的,首先是在公司選擇一個舒適的場地,比如茶歇室、露天小花園、會客廳。 ■ 建議你,可以每天晚上回家練習一組姿勢,早上提前10分鐘起床重複一下。 ■ 練習要量力而行,不要刻意去強調體式的標準度,要以身體舒服,稍
強身健體太極健身
2014-09-28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自身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壓力自然會更上一層樓,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據瞭解,目前,陳式太極拳館等能使人保持心態平和、減輕壓力的運動在都市中逐漸流行起來。 形形色色的養生文化中,太極養生正當其時
太極拳有助提升免疫力
2014-09-28
臺灣馬偕醫院研究發現,打太極拳確實有“強身”效果。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說,這項研究比較練太極拳超過一年的民眾和從沒學過的人。 研究發現,練太極拳超過一年的民眾,體內白血球數目是沒練功者的1.5倍,但陳裕仁強調,白血球數目增加都在正
太極健腦壯頸功
2014-09-28
▲無極靜樁:練功者面南背北端坐,雙手自然放於兩膝上,掌心向下,兩腳腳尖微向內扣,全身放鬆。然後,雙手緩緩上起,抬至與肩同高後兩手手心翻轉,掌心相對,松肩沉肘,含胸拔背。 ▲太極開合:雙手緩緩開合拉氣或旋轉揉氣,意將天地精華之氣收入雙掌
百脈暢通要打拳
2014-09-28
首先,太極拳動作緩慢、呼吸深長,是較好的有氧運動,能加速血液迴圈、增強內臟功能,對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統病症和關節炎、神經衰弱等慢性病的調養頗為有效。 同時,太極拳強調動靜兼修,自始至終必須氣沉丹田、心無旁鶩,久而久之,中氣盈溢,行
太極拳勢呼吱運用應做“五要”
2014-09-28
要套路熟:即達到三熟,首先是套路熟,對每套拳的套路一定要熟。是運用拳勢呼吸的基礎,套路不熟,就談不上呼吸的運用: 二是招式熟,每套拳的招式要熟練,而且要基本到位,或者自己認為滿意為止; 三是運用熟,對那一招式該用,那一招式不能用,都
“新新人類”的太極拳
2014-09-28
與其他在動作中表現力道的拳法不同,看似徐柔和緩的太極拳動作的原則是“松、柔、靜、美”,在出拳時,必須時刻注意放鬆身體的肌肉,才能真正藉由拳法達成促進身心的健康的功效。 那麼,什麼是‘松、柔、靜、美’呢 “松”就是放鬆身體與心情。
練太極拳怎樣做到周身放鬆
2014-09-28
歌謠曰:“松松松,太極功,太極頭條要放鬆;學太極,先學松,不松難得太極功。”它充分說明,放鬆是演練太極拳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演練太極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這是太極拳難練的一點,也是衡量一個太極拳愛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但從當前情況看,
常練太極拳 益壽延年
2014-09-28
1978年11月16日,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太極拳好”的條幅,飽含著他老人家對太極拳深刻的理解,體現了一代偉人對武術的厚愛和關懷。由於太極拳總結了武術健身的精華,對健身有特殊之功,故有“太極拳是治療慢性病的靈藥”、“太極拳是老人的健身
練太極 運用四項準則的六項功能
2014-09-28
1、頂勁要虛虛領起,則精神自然提起,同時氣沉丹田,周身放鬆。由於身體上領下沉,即使身軀放長而產生彈性成為 勁。陳鑫說:“沿路纏綿,靜遠無慌,肌膚骨節,處處開張。”若是周身僵力,就會失去棚勁,也就不能通過沾、粘、連、隨去求懂勁。 2、立
兩腦開發與太極拳
2014-09-28
人有兩個腦子 你相信人有兩個腦子嗎你可能會說那肯定是連體兒吧!不,這是特殊情況。我說的是每個人都有兩個腦子,不是指左腦、右腦,除了人所共識的固有的腦子在人體頭部顱骨內以外(姑且叫它為大腦),另一個腦子根本不在頭部。這不是天方夜譚,不
金秋三款保健湯
2014-09-28
芙蓉藕湯。鮮藕500克,雞蛋清3個,牛奶25克,白糖3 克,鮮湯50克,青梅幹、糖水蓮子、糖水鳳梨、濕澱粉各適量。鮮藕刮皮、洗淨、切細絲,入沸水中燙,撈出放冷水中過涼、控水;青梅幹、糖水蓮子、糖水鳳梨分別切成小丁;雞蛋清打入碗中,放白糖
深秋護喉是時候
2014-09-28
小兒急性喉炎俗稱“鎖喉風”。特點是發病迅速,來勢兇猛, 症狀險惡。 該病常見於5周歲以下兒童,多由病毒、細菌或過敏引起。 常繼發於咽炎、鼻炎或感冒著涼之後。發病前1—2天有發熱、咳嗽、流涕、聲嘶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精神狀態尚好。隨著病
秋天少生病注意7大要點
2014-09-28
一、清氣道以淨肺 隨著工業污染和城市汽車排放量的增加,大氣污染也隨之加大。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後,輕者可引起支氣管炎、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變。因此,秋日應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晚應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清除呼吸
秋季養生-祛濕養脾
2014-09-28
中醫養生理論中有“秋來伏不去、祛濕養脾胃”的說法,因此,立秋過後,人們仍需祛濕調養脾胃,預防胃腸疾病,既是對夏季損耗的彌補,也是冬季貯存體能、積蓄能量的需要。祛濕養脾常按3大養生穴位。 祛濕養脾常按3大養生穴位 立秋後,天地陽氣漸收
秋季宜“多酸少辛”
2014-09-28
處暑後天氣開始轉涼,感冒易滋生,日常飲食應注意多酸可以強肝木,少吃辛辣,以下為大家具體介紹下秋季飲食保健事項。 1、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保持飲食清淡,如梨、葡萄、西瓜之類,梨的品種很多,特別推薦酸梨。 2、肺經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