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不喝水會得什麼病
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 生存是需要水源的, 所以每天都應喝水。 但是, 有的人也許工作太忙而一天也喝不上一杯水, 可能當時並不會有問題, 但時間長了就一定會對身體有害, 但經常不喝水會得什麼病呢?我們知道一個最普遍的現象就是, 不喝水很容易上火, 另外還有其它一些問題。
一、我們每天究竟該喝多少水呢?
一般而言, 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 人體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約有1500毫升, 再加上從糞便、呼吸過程中或是從皮膚所蒸發的水, 總共消耗水分大約是2500毫升左右, 而人體每天能從食物中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 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 大約8杯左右。
二、喝水有好處:
1、促進新陳代謝、消化吸收;
2、運輸營養;
3、排泄廢物;
4、利於通大便;
5、解熱降溫;
6、潤滑關節、肌肉和器官;
7、保持皮膚濕潤;
8、鎮靜;
9、增加元氣;
10、利尿。
正常人喝太多水對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 只是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 引起生活上的不便。 但是對於某些特殊人群, 喝水量的多少必須特別注意, 比如浮腫病人、心臟功能衰竭病人、腎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過多, 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
三、喝水時間表
1.起床後 早晨起床後適量多飲些水, 可補償夜間水分的消耗, 對預防高血壓、腦溢血、腦血栓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2.三餐前約1個小時 餐前約1小時空腹喝水, 可使水分補充到全身組織細胞, 供應體內對水的需要, 保證分泌必要的、足夠的消化液, 來促進食欲, 幫助消化吸收, 同時可以不影響組織細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3.上午、下午工作間休 工作期間喝水, 可以補充由於工作流汗及經尿排出的水分, 而且體內囤積的廢物也會因此順利排出。
4.下班時 離開辦公室前喝一杯水, 能夠增加飽足感。
5.睡前2~3個小時 這個時間飲水可以沖淡血液, 加速血液迴圈。
當然, 時間的選擇也是因人而異的, 只要掌握及時補充水分的大原則, 不要讓身體缺水即可。
四、正確飲水的原則
1.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 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 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 喝水太快太急會無形中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咽下去, 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脹, 因此最好先將水含在口中, 再緩緩喝下, 尤其是腸胃虛弱的人,
2.喝水切忌渴了再喝, 應在兩頓飯期間適量飲水, 最好隔一個小時喝一杯。 人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尿液的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 一般來說, 人的尿液為淡黃色, 如果顏色太淺, 則可能是水喝得過多, 如果顏色偏深, 則表示需要多補充一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