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治療奶癬的偏方

奶癬, 又名胎癬、胎瘡, 為發于嬰兒的一種濕瘡, 好發于嬰幼兒之頭面部, 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 《圣濟總錄》論曰小兒體有風熱, 脾肺不利, 或濕邪搏于皮膚, 壅滯血氣, 皮膚頑厚, 則變諸癬。 或斜或圓, 漸漸長大, 得寒則稍減, 暖則癢悶, 搔之即黃汁出, 又或在面上, 皮如甲錯干燥, 謂之奶癬。

偏方一

黃柏面30克, 寒水石面15克, 青黛面3克。 將藥物用香油調涂患處, 每日搽2次。

偏方二

黃連30克, 枯礬15克。 將藥物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 配成軟膏外涂患處。

偏方三

地骨皮30克, 鮮女貞葉60克, 川黃柏15克, 青黛30克, 生大黃30克, 松花粉30克, 枯礬9克。 將前鮮女貞葉及地骨皮煎湯, 放至溫熱后洗患處, 洗后用毛巾吸干水分, 將后面5味藥共研成的極細粉搽患處。 每日早、晚各1次, 連續使用3-5天可治愈。

中藥治療奶癬——方二:

偏方一

生大黃12克, 川連12克, 黃柏12克, 苦參12克, 蒼耳子12克。 將藥物加水煎湯, 外洗患處。 每日3次,

每次15分鐘。 若滲出液量多, 可加枯礬15克。

偏方二

茶葉末30克。 將藥物加水煎湯, 趁熱外洗患處。 之后用藥物敷患處。 每日2-3次。 適用于皮膚褶皺出現紅腫潰爛的濕疹。

預防

1.乳母及患兒忌食魚腥、海味、辛辣、雞、鵝、牛、羊等。

2.溫開水洗臉洗身、忌用熱水或肥皂清洗患部, 如結痂較厚, 先用植物油濕潤, 然后輕輕擦去。

3.患兒不宜穿化纖或毛織衣, 也不宜穿著過厚, 避免接觸鴨絨等容易引起過敏的物品。

4.忌用刺激性過強的外用藥物。

5.患奶癬較嚴重的嬰兒, 應禁止接種多種疫苗, 不能注射預防針, 不宜接種牛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