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 和太極無關為啥叫太極拳
導語:太極拳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健身方式, 現在很多的老人喜歡上了太極拳這一運動, 每天早上晨跑都可以看到公園裡有老人打太極拳。 太極拳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太極拳的流派都有哪些?
太極拳
太極拳名稱的由來, 太極拳發展流派, 太極拳的不斷發展, 到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門派出現, 太極拳同太極道術有密切的關係。
據說, 山西武術家王宗嶽著《太極拳論》, 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 練習太極拳者, 既是太極者, 這套拳法來自於陰陽變化, 動靜之理。
盈虛消長之機。 運動作勢, 純任自然, 圓活運動如環之無端, 循環往復, 無休無止, 氣象萬千, 變化莫測, 故名之曰“太極拳”。
此條只為參考, 並未有實據編輯本段太極拳六大流派
首先聲明一下, 太極拳的發展一直都與太極無關, 從陳家溝(河南省溫縣)的第一代傳人陳王廷, 到第十四代的陳長興都沒提過太極,
陳家太極拳是個非常好的拳種, 它是當年戚繼光打仗訓練士兵用的三十二勢長拳, 而這套拳是由少林的大小洪拳、通臂拳演化出來, 而大小洪拳和通臂拳則是由宋太祖練兵用的長拳演變而成。
所以說陳家溝所練的拳源流非常好, 只因後來沒有打仗, 士兵唯有回到鄉下打, 陳王廷都是這樣, 並且他有時會看看《黃庭經》。
陳式太極拳
人說陳王廷開創了陳式太極拳, 其實他沒有創, 只是戚繼光的功夫流傳到陳家溝, 他在改編一小部分。
陳王廷把這套拳傳給陳長興, 陳長興又把它教給楊露蟬, 而楊露蟬在1852年又拾到武禹襄的一本《太極拳論》,
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趙堡、武當等多種流派。
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于河南焦作陳家溝陳長興(陳式太極拳傳人), 並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等人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 創編發展了“楊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河南焦作陳家溝返鄉後, 深愛其術, 從學楊于陳式老架太極拳, 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 經過修改, 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今河北保定順平縣)孫祿堂, 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 繼而學于李魁垣的師傅郭雲深, 又從師于程廷華學八卦掌。
後又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 之後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
太極拳名稱的由來, 太極拳發展流派, 隨著歷史的發展, 武術逐漸從戰場搏殺轉為體育健身, 太極拳正是如此。
42式太極拳
第一段
〈一〉起 勢 1. 垂手立正 2. 向左開步 3. 兩手平提 4. 曲膝下按
〈二〉右攬雀尾 1. 右轉撇腳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轉開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後坐左捋 10.弓步前擠 11.後坐反掤 12.左轉扣腳 13.丁步斜按
〈三〉左 單 鞭 1.(勾手)轉體開步 2. 弓步左推
〈四〉提 手 1. 後坐扣腳 2. 右轉平擺 3. 換重提腿 4. 翹腳合掌
〈五〉白鶴亮翅 1. 左轉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轉提手 4. 虛步亮掌
〈六〉摟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撥 2. 丁步反提 3. 彎肘開步 4. 摟膝推掌 5. 後坐撇腳 6.丁步反提 7. 彎肘開步 8. 摟膝推掌
〈七〉撇 身 捶 1. (東北)後坐撇腳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 4. 弓步撇拳
〈八〉捋 擠 勢(二式) 1. 後坐扣腳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 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擠 6. 後坐扣腳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擠
〈九〉進步搬攔捶 1. 後坐撇腳 2. 左轉伸掌 3. 丁步抱拳 4. 擺步搬拳 5. 攔掌上步 6. 弓步沖拳
《十〉如封似閉 1. 穿手翻掌 2. 後坐脫手 3. 跟步前按
〈十一〉開 合 手 1. 右轉開手 2. 左坐合手
〈十三〉肘 底 捶 1. 換重扣腳 2. 左轉托掌 3. 丁步右抱 4. 擺步左分 5. 跟步右擺 6. 翹腳穿掌
〈十四〉轉身推掌(二式) 1. 撤步反提 2. 左轉彎肘 3. 跟步推掌(北) 4. 轉體反提 5. 彎肘上步 6. 跟步推掌 (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 撤步伸掌 2. 丁步左捋 3. 出步搭手 4. 弓步右掤 . 跟步反掤 6. 換重出步 7. 右架左推 8. 左轉扣腳 9. 弓步平抹 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 12.弓步左掤 13.跟步反掤 14.換重出步 15.左架右推
〈十六〉右左蹬腳 1. 後坐扣腳 2. 弓步絞臂 3. 丁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開掌蹬腳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絞臂 9. 丁步叉抱
太極拳教程
第二段
〈十七〉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 2. 鏟步壓掌 3. 馬步開掌 4. 右坐握拳5. 弓步沖拳
〈十八〉野馬分鬃(二式) 1. 左轉捋掌 2. 右轉搭臂 3. 弓步橫列 4. 後坐擺掌 5. 提膝托掌6. 弓步穿掌 7. 後坐撇腳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
第三段
〈十九〉雲 手(三式) 1. 後坐扣腳 2. 左轉擺掌 3. 右坐雲轉 4. 左雲換重 5. 反掌並步 6. 右雲換重 7. 反掌開步 8. 左雲換重 9. 反掌並步 10.右雲換重 11.反掌開步 12.左雲換重13. 反掌並步
〈二十〉獨立打虎 1. 撤步探掌 2. 左轉下捋(扣腳) 3. 獨立貫拳
《二一〉右 分 腳 1. 右轉叉抱 2. 開掌分腳
〈二二〉雙峰貫耳 1. 收腿並掌 2. 落步垂手 3. 弓步貫拳
〈二三〉左 分 腳 1. 後坐開掌 2. 丁步叉抱 3. 提膝反掌 4. 開掌分腳
《二四〉轉身拍腳 1. 點步沉肘 2. 右轉叉抱 3. 踢腿拍腳
〈二五〉進步栽捶 1. 落步左撥 2. 出步握拳 3. 弓步栽捶
〈二六〉斜 飛 勢 1. 後坐撇腳 2. 丁步交臂 3. 右轉開步 4. 襠步斜靠
〈二七〉單鞭下勢 1. 換重右碾 2. 擺掌勾手 3. 僕步穿掌
〈二八〉金雞獨立(二式) 1.(弓步)撩掌勾手 2. 提膝挑掌 3. 退後落步 4. 提膝挑掌
〈二九〉退步穿掌 1. 退步穿掌
42式太極拳分解教學
第四段
〈三十〉虛步壓掌 1. 後坐扣腳 2. 左撥右摟 3. 虛步壓掌
《三一〉獨立托掌 1. 提膝托掌
〈三二〉馬 步 靠 1. 擺步左撥 2. 收步握拳 3. 出步搭臂 4. 半馬步靠
〈三三〉轉身大捋 1. 後坐旋掌 2. 並步平托 3. 左轉平捋 4. 撤步左捋 5. 襠步壓肘
〈三四〉歇步擒打 1. 換重右轉 2. 右掤左穿 3. 左轉撇腳 4. 歇步擒打
〈三五〉穿掌下勢 1. 收腳提掌 2. 撤步擺掌 3. 僕步穿掌
《三六〉上步七星 1. 弓步挑掌 2. 虛步叉拳
〈三七〉退步跨虎 1. 撤步右摟 2. 左落右格 3. 提膝挑掌
〈三八〉轉身擺蓮 1. 扣腳落步 2. 轉身穿掌 3. 虛步伸掌 4. 擺腿拍腳
〈三九〉彎弓射虎 1. 獨立擺掌 2. 落步按捋 3. 彎肘對拳
〈四十〉左攬雀尾 1. 後坐撇腳 2. 右轉伸掌 3. 丁步右抱 4. 弓步左掤 5. 右抱左拈 6. 後坐右捋捋 7. 弓步前 擠 8. 後坐拖掌 9. 弓步前按
〈四一〉十 字 手 1. 後坐扣腳 2. 右轉開掌 3. 左坐沉肘 4. 叉抱並步
〈四二〉收 勢 1. 反掌下按 2. 立正還原
第三段
〈十九〉雲 手(三式) 1. 後坐扣腳 2. 左轉擺掌 3. 右坐雲轉 4. 左雲換重 5. 反掌並步 6. 右雲換重 7. 反掌開步 8. 左雲換重 9. 反掌並步 10.右雲換重 11.反掌開步 12.左雲換重13. 反掌並步
〈二十〉獨立打虎 1. 撤步探掌 2. 左轉下捋(扣腳) 3. 獨立貫拳
《二一〉右 分 腳 1. 右轉叉抱 2. 開掌分腳
〈二二〉雙峰貫耳 1. 收腿並掌 2. 落步垂手 3. 弓步貫拳
〈二三〉左 分 腳 1. 後坐開掌 2. 丁步叉抱 3. 提膝反掌 4. 開掌分腳
《二四〉轉身拍腳 1. 點步沉肘 2. 右轉叉抱 3. 踢腿拍腳
〈二五〉進步栽捶 1. 落步左撥 2. 出步握拳 3. 弓步栽捶
〈二六〉斜 飛 勢 1. 後坐撇腳 2. 丁步交臂 3. 右轉開步 4. 襠步斜靠
〈二七〉單鞭下勢 1. 換重右碾 2. 擺掌勾手 3. 僕步穿掌
〈二八〉金雞獨立(二式) 1.(弓步)撩掌勾手 2. 提膝挑掌 3. 退後落步 4. 提膝挑掌
〈二九〉退步穿掌 1. 退步穿掌
42式太極拳分解教學
第四段
〈三十〉虛步壓掌 1. 後坐扣腳 2. 左撥右摟 3. 虛步壓掌
《三一〉獨立托掌 1. 提膝托掌
〈三二〉馬 步 靠 1. 擺步左撥 2. 收步握拳 3. 出步搭臂 4. 半馬步靠
〈三三〉轉身大捋 1. 後坐旋掌 2. 並步平托 3. 左轉平捋 4. 撤步左捋 5. 襠步壓肘
〈三四〉歇步擒打 1. 換重右轉 2. 右掤左穿 3. 左轉撇腳 4. 歇步擒打
〈三五〉穿掌下勢 1. 收腳提掌 2. 撤步擺掌 3. 僕步穿掌
《三六〉上步七星 1. 弓步挑掌 2. 虛步叉拳
〈三七〉退步跨虎 1. 撤步右摟 2. 左落右格 3. 提膝挑掌
〈三八〉轉身擺蓮 1. 扣腳落步 2. 轉身穿掌 3. 虛步伸掌 4. 擺腿拍腳
〈三九〉彎弓射虎 1. 獨立擺掌 2. 落步按捋 3. 彎肘對拳
〈四十〉左攬雀尾 1. 後坐撇腳 2. 右轉伸掌 3. 丁步右抱 4. 弓步左掤 5. 右抱左拈 6. 後坐右捋捋 7. 弓步前 擠 8. 後坐拖掌 9. 弓步前按
〈四一〉十 字 手 1. 後坐扣腳 2. 右轉開掌 3. 左坐沉肘 4. 叉抱並步
〈四二〉收 勢 1. 反掌下按 2. 立正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