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肝:以茶代酒食七分
過年過節如何護肝?做好三點, 輕松護肝沒壓力:一是少喝點酒, 忌拼酒斗酒, 不妨以茶代酒;二是食七分飽, 大餐酒肉饕餮前, 不妨先以小碗湯、鮮蔬果“打頭陣”;三是娛樂有度, 心情愉悅, 別K歌打牌搓麻玩桌游到深夜, 熬夜過度和情緒起伏都容易傷肝傷神。
春節放假, 家家團圓, 探親訪友, 美酒佳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豐盛, 娛樂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豐富, 自然是倍加開心, 生活起居規律上也容易“放縱”起來, 不少人過度飲食、熬夜娛樂, 給肝臟帶來了不小的健康壓力。 對此,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李愛民教授提醒:健康過節,
穩情緒
勿熬夜娛樂無節制
年輕人最愛熬夜, 熬夜傷肝的道理其實大家都知道。 只是到了春節, 老少聚在一起, 年輕人K歌打牌桌游, 中老年人圍聚一桌“搓麻”, 一不小心就通宵達旦。 晚上11時至次日凌晨1時是肝臟調整運作的關鍵時期, 白天過度勞累可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過度熬夜會加大肝臟負荷, 兩者相加對肝臟負面影響不容小視。 比如乙肝病毒入侵后, 在肝細胞內吸收‘營養’進行復制繁殖, 會進一步引起免疫反應, 造成肝細胞損傷壞死。
李愛民院長提醒:成年人每天正常睡眠時間應為6~8小時, 哪怕暫時睡不著, 靜臥也可增加肝臟的血流量, 使肝臟獲得更多的血氧、營養供給,
另一方面, “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的狀態, 好情緒能使氣血調和、血液循環改善, 加快肝臟的新陳代謝。 ”李愛民說, 平日情緒傷肝問題主要集中在緊張、壓力帶來的悲觀、憤怒、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導致肝功能失調。 而到了節假日, 熬夜娛樂更容易帶來過度的緊張、激動、狂喜等強烈情緒的過度起伏, 這些都容易傷肝。 也有人帶怒帶怨盡情“吐槽”, 其實這些未必有發泄作用, 有時候反而加重負面情緒, 所以還是要淡定。
如果確實熬夜了, 過后不妨適當泡飲金銀花、菊花。 金銀花有清熱解毒消炎的護肝功效, 還可增強免疫力, 而菊花有散風清熱, 平肝明目的功效, 但兩者性微寒,
忌大飲 送你一杯解酒茶飲
小酌怡情, 大飲傷身, 逢年過節因為酗酒送入急診的患者比比皆是。 李愛民提醒, 人們飲酒后只有大約五分之一的酒精會在胃中被吸收, 其余絕大部分會被小腸吸收進血液, 除了極少數(約10%)由汗、尿、唾液和呼吸排出體外, 其余的90%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 但是肝臟的“解毒”能力有限, 導致人的組織器官和各個系統都要受到酒精的毒害, 包括肝膽疾病加重、中風、心臟病、胰腺炎發作等都是酗酒可能帶來的隱患, 因此忌喝酒過量、過急, 更忌長時間拼酒。
“部分人在吃飽后仍留在餐桌上相互敬酒, 容易帶來嚴重的健康隱患, 減少飲酒量, 還想喝的, 不妨試試餐后泡上一杯養生茶飲。 ”李愛民介紹,
食七八分飽 蔬果別落下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曾以實驗鼠為對象, 展開關于飲食與肝臟健康相關性研究, 試驗中找到了兩種影響肝臟健康的關鍵分子, 并發現每頓吃的太飽會影響肝臟健康。 該項研究在美國《細胞代謝》雜志刊登發表。
據李愛民介紹, 影響肝臟健康的關鍵分子中, 一種分子負責存儲脂肪, 另一種分子則起到促進脂肪燃燒、轉化為能量的作用。 每頓吃得太飽, 超過我們每餐的能量需求, 則食物中的部分脂肪會被肝吸收, 增加肝臟的負擔, 無法正常達到燃燒和儲存能量的平衡, 長時間體內能量儲存與消耗的失衡, 容易引發肝臟損傷,
“正式用餐前, 可以先喝一小碗湯或進食少量新鮮蔬果, 以增加飽腹感, 正餐開始后, 以進食速度減慢程度自行判斷是否繼續吃, 大約七八分飽為宜, 不可吃撐后才停止。 ”李愛民建議, 節日飲食也要堅持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控制脂肪攝入量, 這樣才可減少肝臟的負擔;同時, 多補充維生素, 有助增強肝臟功能。 如綠色蔬菜、水果、谷物、豆類、魚、乳制品等都可適量搭配選擇。
如果不小心“吃撐了”怎么辦?可開水泡服健胃消食方:白術10g、陳皮5g、山楂5g。
護肝還可這樣做:
常按肝經穴 定期做“檢修”
一般情況下, 肝臟不會“喊疼”, 但肝臟受損后, 會留下蛛絲馬跡。 肝細胞受損嚴重時, 吃進去的食物不能正常加工, 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等癥狀,
日常生活中, 不妨輕按肝經上的穴位, 長期按摩不但對肝臟有養護效果, 對脾、肺、胃、腎、腦也有一定好處。 李愛民說:“肝經一側14穴(雙側28穴), 自下而上包括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按壓力度的把握因人而異, 建議由專科醫生指導后進行, 并非‘力越大越好’‘越疼越有效’”。
“平時沒有不舒服的, 每年只需要檢查一次肝功能即可, 如果有出現肝臟部位(右上腹, 右側膈下和肋骨深面)不適的, 可輔助影像檢查。 ”李愛民提醒, 定期“檢修”肝臟, 也是保肝護肝的重要措施之一。
[ 責編:王卓 ] [ 責編:王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