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水中常見的四大病毒介紹

一些腸道病毒在水中能存活較長時間, 例如在自來水中可活2-168天, 在海水中可存活2-130天。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水中病毒常與汙水處理廠的的出水和自然水體中的懸浮物有關。

在汙水處理廠的污泥和海底污泥中可檢測到人類腸道病毒。 下面就來瞭解一下水中常見的四大病毒。

一、腸道病毒

腸道病毒(Enterovirus)屬小RNA病毒科(Picomaviridae), 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ms) A、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 B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簡稱ECHO virus)。 腸道病毒是在水體環境中最常見、也是水病毒學研究最多的一類病毒。 在研究水的病毒學安全性中, 常以腸道病毒作為代表, 因為這類病毒病患者排毒量大、排毒時間長, 腸道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存活時間較久, 可以通過水體以外的途徑傳播, 而且比其他病毒易於檢測。

腸遭病毒具有以下共性:①病毒體呈球形, 衣殼20面體立體對稱, 直徑22~39nm,無囊膜;②核酸為單股正鏈RNA;③腸道病毒耐乙醚、耐酸(pH3~5),

對膽汁, 普通消毒劑如70%酒精、5%來蘇兒等有抵抗作用;對氧化劑如1%高錳酸鉀、1%雙氧水和含氯消毒劑較敏感。 此外對高溫、乾燥、紫外線等敏感, 56℃ 30min可滅活病毒。 病毒在糞便和污水中可存活數月;④均能在腸道中增殖, 並能侵入血液產生病毒血症, 引起各種臨床綜合病症。

1、脊髓灰質炎病毒

這種病毒是一種圓形的微小病毒, 直徑8~30nm,屬腸道病毒。 脊髓灰質炎是-種急性傳染病。 染病後常發熱和肢體疼痛, 主要病變在神經系統, 故部分病人可引發麻痹, 嚴重者可留有癱瘓後遺症。 此病多見於小兒, 所以又名小兒麻痹症。

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及糞便內均可排出此病毒。 食物和水可能被糞便感染, 所以經口攝人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如水源被污染了, 可促成較大的流行。

此病毒在人體外生活力很強, 可在水中和糞便中存活數月, 低溫下可長期保存, 但對高溫及乾燥較敏感。 加熱至60℃及紫外線照射均可在0.5~1h內滅活。 各種氯化劑、2%碘酒、甲醛、升汞等都能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用0.3~0.5mg/L的餘氯進行消毒, 接觸1h,可滅活此病毒。

2、其他腸道病毒

除脊髓灰質炎病毒, 腸道病毒還有柯薩奇和埃可病毒, 這兩種病毒在世界上傳佈也極廣, 主要侵犯少兒。 一般夏秋季易流行。 它們都具有暫時寄居人類腸道的特點。 這些病毒都較小, 一般直徑小於30nm,抵抗力較強, 能抗乙醚、70%乙醇和5%煤酚皂液, 但對氧化劑很敏感。

這兩種病毒引起的臨床表現複雜多變, 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症侯,

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臨床表現。 一般症候有以下幾種: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流行性胸痛;皰疹性咽峽炎;出疹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小兒腹瀉等。

二、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一般可分為甲型肝炎(傳染性肝炎或短潛伏期肝炎)和乙型肝炎(血清性肝炎或潛伏期肝炎), 兩者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基本相同。 主要臨床症狀有食欲減退、噁心、上腹部不適(或肝區痛)、乏力等, 部分病人有黃疽和發熱, 多數肝臟腫大, 伴有肝功能損害。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種形態上顯著區別於同族其他成員的細小核糖核酸病毒。 1981年歸類為腸道病毒屬72型。 最近由於它在許多方面的特徵與腸道病毒有所不同而歸人嗜肝RNA病毒(Hepamavirus)科。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從糞便排出體外, 經口傳染。 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後, 可能引起爆發性流行。

肝炎病毒對一般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強, 在乾燥或冰凍環境下能生存數月或數年。 以紫外線照射1h或蒸煮30min以上可滅活。 加氯消毒有一定的滅活作用。

三、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Rolavirus)歸類于呼腸孤病毒科(Reoviridae)輪狀病毒屬(Rotavirus)。 由澳大利亞Bishop等於1973年首先從腹瀉病人的十二指腸上皮細胞中發現。 輪狀病毒的病毒體呈圓球形, 有雙層衣殼, 每層衣殼呈二十面體。 內衣殼的殼微粒沿著病毒體邊緣呈放射狀排列, 形同車輪輻條。 完整病毒大小約為70~75nm,無外衣殼的粗糙型顆粒為50~60nm.具雙層衣殼的病毒體有傳染性。

輪狀病毒是引起全球兒童急性腹瀉的最常見病因之一,

據估計全球每年患輪狀病毒腸胃炎的兒童超過1.4億, 造成數十萬兒童死亡。 其流行高峰主要在秋冬季, 故常稱為“秋季腹瀉”.

輪狀病毒對各種理化因數有較強的抵抗力, 在糞便中可存活數日或數月。 病毒經乙醚、氯仿、反復凍融、超聲、37℃1h或室溫(25℃)24h等處理。 仍具有感染性。 該病毒耐酸、堿、在pH3.5.IO.o之間都具有感染性。 95%的乙醇對該病毒的滅活最有效, 56℃加熱30min也可滅活病毒。

輪狀病毒主要通過口-糞途徑傳播, 可經飲用或進食受污染的飲水或食物、或接觸受污染的對象傳播。 1981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發生的輪狀病毒病的暴發與市政供水的污染有關。 1982年以來, 中國發生了幾次感染數百人的B族輪狀病毒大暴發, 其原因是飲用水被汙水污染。

四、SARS冠狀病毒(SARS CoV)

2002年底在我國廣東省發現首例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俗稱非典型性肺炎)患者,截至2003年6月SARS已經波及到380個國家和地區,總發病8000餘例,死亡800多人。該病患者初期通常有高於38℃的發熱,並會伴有寒顫,或者頭痛、倦怠和肌痛,後期表現為乾咳無痰,呼吸困難。該病傳播途徑以近距離飛沫傳播為主,同時可以通過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經口、鼻、眼傳播。

目前已有的研究結果發現,SARS病原微生物為SARS冠狀病毒,歸屬於巢狀病毒目、冠狀病毒科,為單鏈RNA病毒。病毒直徑80 ~140nm.

一些在未經處理的污水中出現的100多種病毒曾在人們的排出糞便中檢測到。人類每1克糞便中可排出100萬以上病毒,而污水中傳染性病毒顆粒的濃度可高達每立升50萬。這些病毒都是引發疾病的根源。想要減少發病率,不僅僅要注意各種自身衛生及食物衛生,更重要的是從根源出發,淨化水體,減少水源中生活廢水和工業污水的排入。 

四、SARS冠狀病毒(SARS CoV)

2002年底在我國廣東省發現首例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俗稱非典型性肺炎)患者,截至2003年6月SARS已經波及到380個國家和地區,總發病8000餘例,死亡800多人。該病患者初期通常有高於38℃的發熱,並會伴有寒顫,或者頭痛、倦怠和肌痛,後期表現為乾咳無痰,呼吸困難。該病傳播途徑以近距離飛沫傳播為主,同時可以通過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經口、鼻、眼傳播。

目前已有的研究結果發現,SARS病原微生物為SARS冠狀病毒,歸屬於巢狀病毒目、冠狀病毒科,為單鏈RNA病毒。病毒直徑80 ~140nm.

一些在未經處理的污水中出現的100多種病毒曾在人們的排出糞便中檢測到。人類每1克糞便中可排出100萬以上病毒,而污水中傳染性病毒顆粒的濃度可高達每立升50萬。這些病毒都是引發疾病的根源。想要減少發病率,不僅僅要注意各種自身衛生及食物衛生,更重要的是從根源出發,淨化水體,減少水源中生活廢水和工業污水的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