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警惕4種錯誤消暑法
1.冰水代替白開水。 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寫道, 要治療傷暑, 第一步就是“先以熱水灌之, 令汗出”, 因為熱水含有能量, 會讓毛孔打開來排汗, 解除熱氣悶在身體裡的狀況;而冰水則有“阻擋”作用, 不利氣血循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治醫師黃裕昌說, 夏天多喝溫熱的白開水, 或喝烏梅汁生津, 以及綠豆、薏仁, 有助消暑, 並儘量吃時令蔬果攝取水分與營養, 例如西瓜。 至於性寒的涼茶, 只能在天氣熱、大量流汗時喝一些, 不宜常喝, 否則腸胃負擔太大, 進而導致腹瀉。
2.大熱天愛打赤膊。 打赤膊吹風容易受寒,
3.流汗後沖冷水澡。 身體發熱冒汗的時候直接沖冷水, 寒氣會順著打開的毛孔進入身體, 有人因此生病發高燒, 或是心臟無法承受。 應該先把身上的汗擦乾, 按摩全身, 讓毛孔稍微收縮之後, 再把冷水一點一點地拍在身上, 直到身體適應水溫後才開始沖澡。
4.睡在地上更涼快。 接近地面的地方會有寒氣、濕氣, 且在淩晨時最強, 然而, 這時人的體溫卻最低, 睡在地板上容易受寒。 如果已經中暑, 就更不該睡在地上, 因為毛孔受寒會收縮、汗排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