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不喜歡“受驚”
你喜歡大吃一驚的感覺嗎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 驚奇(surprise)的定義為當意外發生時一種短暫的情緒體驗。 驚奇有很多種, 有從天而降的喜悅, 也有四處飛來的橫禍, 也有無關自己痛癢的驚鴻一瞥。 驚奇除了讓你感受到世界之大, 無奇不有外, 有時候會讓你經歷“三觀”的地震, 從此開始懷疑宇宙的起源和人性的複雜。
所以有人說:科學始於驚奇。
驚奇會沖昏你的大腦
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中, 人類經常進行著隨意注意和非隨意注意的鬥爭。 隨意注意是人類特有的, 需要意識控制注意, 背單詞、寫文章靠的是隨意注意;而非隨意注意,
驚奇這種情緒, 往往伴隨著非隨意注意而產生。 那非隨意注意到底會對我們的認知過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心理系的研究團隊似乎是解答了這個問題,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神經科學版上。
研究認為:驚奇會讓我們暫時頭腦發昏。
在實驗中, 他們要求參與者在電腦螢幕上不斷呈現的字母中識別出字母“X”, 同時進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來觀察和記錄腦區的活動。 在這無聊又沒有挑戰性的任務中, 會隨機呈現一張“人臉”來“驚嚇”參與者。 果然, 他們的“陰謀”得逞了。
看來經歷“驚奇”事件似乎是一種負擔。 但是文章中的結論也說了, 只是暫時地干擾罷了。 至於大腦經過自己的努力協調後, 對人的認知發展會產生何種作用,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工作還任重而道遠。
那些學生宿舍樓地下擺蠟燭、彈吉他表白的場景, 製造驚喜浪漫求婚的橋段,
驚奇讓你更保守
人生在世, 難免會經歷一些意外之事。 意外的財富、意外的邂逅、意外的失敗, 或者意外的苦難。 也許你沒有意識到, 這些意外會讓你在以後的生活決策中更加保守。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希斯 德馬里(Heath Demaree)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不斷重複進行的賭博遊戲中, 意外事件發生後, 參與者會在遊戲中會變得更加保守。 讓人驚奇的是, 不只是意外的輸錢會讓參與者的策略更保守, 甚至是意外的贏錢也會讓參與者的策略更保守。
德馬里說:“意外事件會讓動物停下, 僵住, 朝向意外事件, 更新自身對周圍環境的認識。 ”(為啥朝向意外事件, 重新認識周圍環境為啥說明了採取保守的生存策略我覺得在這裡似乎缺少一點邏輯過渡。
可為什麼意外的好事也會讓人更保守呢這就要追究到人為什麼會產生驚奇之感了。 驚奇的產生, 特別是在重複的任務和日常的生活中, 往往來源於人們對未來預測的失靈。 由此看來“驚奇”事件的出現可以定義為一種“失敗”的體驗, 這種體驗的不斷積累, 必將會導致自我懷疑的上升, 讓一個人在做決策時變得更加保守。
又愛又恨的驚喜
生活中的意外似乎並不招心理學家喜歡。 但是當面對生活的平淡, 愛情火花在風中搖曳時,
其實不用為製造驚喜而抓耳撓腮。 所謂驚喜不過是一種心有靈犀。 心事鑒定組有一篇文章(說!你想要什麼禮物)提醒我們:實驗表明, 與其苦思冥想給驚喜, 不如按照對方開出的清單買禮物, 對方會更感激。
總之一句話, 驚喜有風險, 製造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