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腹瀉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對於腹瀉的防治工作, 一定要講究正確的方法, 因為腹瀉問題對我們的健康造成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尤其是長期腹瀉容易導致脫水, 所以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對症下藥, 尤其是感染性的腹瀉, 必須注意藥物使用。

1、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進食足量食物。

多食粗纖維含量高的食物, 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定時口服少量的小麥麩皮(膳食纖維25~30克/d, 不適用於腸道有器質性狹窄者)。

飲水量應達每日3000ml。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 也可有助於改善消化道的功能。

3、經常吃大魚大肉, 稍有不慎, 就容易腹瀉。 針對腹瀉時腸蠕動增快、腸粘膜滲出和/或分泌增加、腸道內菌群失調等特點,

止瀉藥物大致分為腸蠕動抑制劑(如複方苯乙呱啶、易蒙停)、收斂止瀉劑(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鉍)、粘膜保護劑(如思密達)、微生態制劉(如培菲康、整腸生)等幾種類型, 此外, 活性炭等吸附劑可吸附毒素、減輕對腸道粘膜的刺激, 因而也有止瀉作用。

4、治療腹瀉, 最重要的是對症下藥。 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 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 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癥等全身性疾病。

5、止瀉只是一種對症治療, 病因治療才是根本。 因此, 止瀉補液的同時, 切勿忽視對原發病的治療。 如果是感染性腹瀉, 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

應從調理飲食入手;如果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 可選擇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及鎮靜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