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你養生長壽秘訣
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不僅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而且是一個養生學家。 他雖出身貧賤, 一生坎坷, 卻活了72歲, 這在那“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 是少有的老壽星了。
過去, 在人們的心目中, 孔子的形象是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 是個斯文的老夫子。 壁畫上也把他畫成一個文縐縐的乾巴老頭兒。 其實, 他是個地地道道身材魁梧的山東大漢。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孔子長九尺有六寸, 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折合現在的尺碼計算, 孔子身高當在1.80米以上。
《呂氏春秋》上說 “孔子之勁, 舉國門之關, 而不肯以力聞。 ”《淮南子》一書曾這樣描寫孔子, 說他勇猛超過著名勇士孟賁, 跑起來能追兔子, 用力可以推開城門。 這雖然有點誇張, 但並非無稽之談。 所以,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說他是個“千斤大力士”。
據史書記載, 孔子之所以能健康長壽, 是和他注重養生分不開的。
愛好運動, 注重鍛煉。
孔子愛好體育, 喜歡駕車、射箭、打獵、釣魚、登山、游泳等各種體育活動。 《禮記》上記載了孔子射箭時的盛況 “子射於矍相之圃, 蓋觀者如堵牆。 ”孔子在曲阜縣城內射箭時, 圍觀者形成人牆。 《論語·述而》中說孔子“手釣而不綱, 弋不射宿”。 他不用網捉魚而用漁竿釣魚;愛射天上飛著的鳥而不射落下休息的鳥。
孔子喜愛大自然。 他晚年致力於教育事業, 課餘常帶學生們去郊遊, 或爬山, 或游泳。
《孟子》一書中記載孔子“登東山百小魯, 登泰山而小天下”。 《論語·先進》上記載了一段有趣的對話 孔子問弟子們將來的志向, 有的想做官, 有的想當司儀, 只有曾皙想當個學者或隱士, 以便和朋友們及兒童在大自然中嬉戲, 在沂水中游泳, 在田野上唱歌跳舞, 過悠閒的生活。 孔子獨對他表示贊同。
在緊張的學習之余, 孔子時常帶弟子們在沂水中游泳。 他喜歡迎著困難逆流而上, 以鍛煉毅力。 有時子路落在後面, 就拼命追趕。 孔子見子路超過自己, 便鼓勵他 “超過了我, 好樣的!”遊累了,
胸懷坦蕩, 豁達樂觀。
孔子很重視心理健康, 他教育弟子們要胸襟開闊, 不要患得患失。 他說 “君子坦蕩蕩, 小人常戚戚。 ”這也是他的座右銘。 他一生不被人理解到處碰壁, 但他始終“不怨天, 不憂人”。 他要求學生“在邦無怨, 在家無怨”。 不論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家裡, 都不要有怨氣。
有一次葉公向子路瞭解孔子的為人, 子路不知怎麼回答才好。 孔子說, 你何不告訴他, 說我“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呢!
孔子對待挫折和失敗, 總能安之若素, 泰然處之。 他博學多才, 胸懷安邦定國之策, 但他周遊列國時, 未得到當權者的賞識和重用。 對此, 他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之。 他主張為人處世應當“無可爭”。
與世無爭, 其樂無窮。
對待悲痛的事, 他主張要控制感情, 要節哀, 要求“哀而不傷”, 以不傷身體為宜。 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孔子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在飲食起居方面, 孔子也有一套養生的辦法。 他主張“食無過飽”, 就是飯不可吃得過飽。 即使有山珍海味, 也不能暴食, 有美酒也不能暴飲, 要適可而止, 以免傷身。 這同中醫“限食長壽”的主張是一致的。
孔子很注意飲食衛生。 《論語·鄉覺》篇中記載了他的諸多不吃 “食謁而噎, 魚餒而肉敗, 不食。 色惡, 不食。 臭惡, 不食。 失飪, 不食, 不時, 不食。 割不正, 不食。 不得其醬, 不食。 ……沽酒市脯不食。 ”意思是 發黴的糧食和變質的魚、肉不吃;食物色不正不吃;味臭不吃;煮不熟不吃;市上買來的酒和熟食不吃。
在居住條件上, 孔子提倡“居無求安”, 即不可過於安逸舒適, 以免懶惰和意志消退, 否則對身心是不利的。 他看到一個叫宰予的學生白天愛睡懶覺, 便批評他“朽木不可雕也”。
興趣廣泛, 生活充實。
孔子除了愛好各項體育活動外, 他對唱歌和彈琴也情有獨衷, 並且樣樣精通。 當他欣賞《關睢》、《韶》等樂曲時, 常被那優雅的曲調所陶醉。 他不僅會欣賞音樂, 而且是一位元出色的歌手。 他喜歡和別人一道唱, 唱到情濃時, 還要再唱一遍, 直到盡興。
他說 “知者樂水, 仁者樂山。 知者動, 仁者靜。 知者樂, 仁耆壽。 ”意思是說 有知識有修養的人, 喜歡山水, 動靜自若, 陶冶情操,
孔子主張勞逸結合, 有張有弛。 他說 “張而不弛, 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張, 文武不為也。 一張一弛, 文武之道也。 ”孔子在操勞之餘, 經常帶學生們到大自然中去鍛煉身體, 陶冶情操, 正是他重視勞逸結合的表現, 更是他長壽的重要原因。
孔子養生的主張及其長壽經驗, 不是很值得今人重視和借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