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和果汁到底是相克?還是更營養
小張姑娘有一個比較好的習慣:每天的早餐都少不了牛奶和水果。 有一天家裡的水果吃完了, 她覺得早餐少了些營養成分, 就順手往牛奶里加了幾勺果汁, 結果她驚奇地發現:牛奶裡產生了沉澱, 牛奶凝結成塊了!於是小張也不敢再喝這杯奶了, 只好把它倒進了水池。
不知大家覺得小張的做法有沒有道理?你要碰到這樣的牛奶, 還會喝嗎?
所以有人就得出這樣的結論:牛奶和果汁是相克的!
那麼相克的理由是什麼呢?某些書上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牛奶和果汁兌在一起喝, 牛奶中的蛋白質會與果汁中的一些果酸還有維生素C等酸性物質相遇, 將會凝固成塊, 影響人體的消化吸收。 進食後會使人發生腹痛、腹瀉等症狀。
而且我還有一個小故事可以佐證這種沉澱的發生。 我家孩子有時的早餐是餃子, 吃餃子時都喜歡擱上一點醋, 同時一般都會讓他再喝一杯牛奶。
因此可以說, 牛奶中的蛋白質碰到酸而凝固成塊, 這肯定是自然存在的客觀事實, 你不管用的是橙汁、檸檬汁、還是蘋果汁, 甚至往牛奶裡滴幾滴醋, 都會產生沉澱。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是一種蛋白質正常反應——變性反應!大家注意:不是變質, 而是變性反應。 也就是說牛奶中的蛋白質碰到酸發生沉澱, 這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家 裡有正在吃奶的嬰兒, 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 有時候小孩子吃得過飽, 會發生吐奶現象。 孩子吐出來的奶並不是所謂的液體, 有時候是乳酪樣的固體,
我們都知道胃酸比果汁要酸得多, 如果牛奶遇到果汁發生沉澱以後就不吸收, 那麼牛奶喝到胃裡豈不是就沒有被吸收的希望了?那多浪費呀。 所以這個牛奶和果汁的相克肯定是不足為慮的, 也是不需要擔心的。
理由很簡單:我們都知道蛋白質是一種大分子的膠體, 在加酸、加堿、加熱等情況下, 蛋白質都會發生凝聚而沉澱下來。 我們都知道, 果汁中含有果酸、檸檬酸、酒石酸和維生素C等酸性物資, 所以可以使蛋白質凝結成塊, 並不是蛋白質發生了變質, 而是變性。
變質和變性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是根本不一樣的。 變質是食物在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發生了腐敗, 食物變壞了而不能吃了。
變性的蛋白質和天然蛋白質最明顯的一個區別, 只不過是它的溶解度降低了, 一些生物學的活性下降了, 同時蛋白質的表面積也擴大了, 更容易被體內的蛋白酶所分 解, 所以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我們每天都要吃下很多的蛋白質, 因為蛋白質是組成我們人體成分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 比如我們每天會吃一些肉類、會吃一些蛋 類、還會吃一些豆類和奶類的食品, 我們身體要利用的其實並不是蛋白質本身, 而是組成蛋白質的各種氨基酸。
再舉幾個例子:我們都知道生雞蛋是液體的, 當被加熱的時候, 或者是把雞蛋打入啤酒中, 雞蛋就會發生凝固反應, 變成熟雞蛋。 難道熟雞蛋就沒有營養了嗎?顯然不 是。 又如我們在製作松花蛋的時候, 就是利用堿對蛋白質的變性作用。 我們都知道松花蛋在製作的過程中, 蛋白和蛋黃都會發生凝固。 還有一個就是優酪乳和乳酪的生 產過程中, 也是利用酸對蛋白質的變性作用。 製作優酪乳的時候, 會加入一些能產生酸性物質的乳酸菌, 這些乳酸菌能使牛奶中的乳糖產生乳酸, 乳酸產生以後, 牛奶 變成一種酸性的食品, pH值也下降了, 其中的蛋白質發生凝固, 所以我們喝的很多優酪乳都是固體的。
除了酸性和鹼性的東西以外, 酒精以及一些有機溶劑也可以使蛋白質發生變性。比如有的地方有醉醃活蟹、活蝦和雞蛋的飲食習慣,就是用酒來浸泡,使這些水產品醉 死,即使在不加熱的情況下,這些蝦蟹的肉也會變成固體蛋白質發生凝固。當然我們並不提倡這種吃法,因為這種酒醉醃制的方法,並不能殺死其中的寄生蟲和沙門氏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