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保健品不能養生
高收入女性吃的保健品最多, 選擇不對症用處不大。 專家說, 良好心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才是真正的保健養生之道。
市場上的保健品五花八門, 功能越來越多, 讓人眼花繚亂。
“虛假宣傳, 誇大效果, 坑的都是老百姓!”張小姐忿忿地對記者說, 因為她母親就特別相信保健品廣告裡的說辭, 人家宣傳什麼買什麼, 哪個說的神就吃哪個。 有數字顯示, 2005年, 我國保健品市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 隨著人們對保健品越來越青睞, 這個龐大的市場中, 不可避免會出現魚龍混雜、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情況。 近日, 有消息稱,
保健品已經成了生活必需品
“我最早接觸的保健品就是減肥茶。 當時覺得這東西挺神的, 雖然後來知道這些產品幾乎都含有瀉藥成分, 但效果還行, 所以會心動。 ”50歲的張女士談起保健品來可是津津樂道:“後來流行過深海魚油、維生素啥的,
採訪中, 不少專家告訴記者, 吃保健品其實是中國人“進補”傳統在現代的一種延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廣告宣傳的推波助瀾, “老要補鈣、小要補腦、男要補腎、女要補血、胖要減肥”已經成了不少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 於是, 但凡掛上“保健”二字的產品, 願意花大錢的消費者也就不在少數了。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發佈的報告顯示, 2005年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總額達250多億美元, 同比增長23.52%;到2010年, 我國保健品人均消費可達 100元, 保健品市場的消費總額將達到1300億元;2020年市場總量甚至有望突破4500億元。 這些資料都說明, 保健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什麼人在吃保健品
為了進一步瞭解人們對保健品的認識, 一項大型網路調查, 結果顯示, 在服用保健品的人群中, 女性約占60%, 年齡多在20至40歲之間。 而香港去年進行的一項萬人調查也顯示, 中年、女性、教育程度高者服用保健品的比例較高。 在這些人當中, 一半人吃過維生素補充劑類保健品, 20%的人服用過中藥或中藥製品, 10%的人堅持服用魚油產品。 當被問及購買保健品的目的時, 80%的人表示是為了“強身健體”, 10%的人希望“通過保健品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而且, 大部分人服用保健品之前都沒有徵求醫生的意見。
記者在多家藥店和超市看到, 貨架上的洋參製劑、鈣補充劑和助眠類保健品仍是市場熱點。 購買這些保健品的消費者大多家中有老人或小孩。
除了自己吃, 保健品也是很多人眼中的饋贈佳品。 本報調查顯示, 30%的被調查者服用的保健品來源於親友或公務饋贈。 而保健品的禮品用途一般有以下幾種:探望病人, 親戚朋友間的人情往來, 公務用途。 不過, 大部分收禮者表示, 對於收到的保健品, 既擔心產品不正規, 也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所以大都選擇束之高閣或轉送他人。
廣告誇大宣傳的3種手法
在眾多保健品購買者中, 大部分人抱著“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想法,
所謂“號外”, 主要有3種。 第一種是沒有衛生部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的產品。 這些生產企業只在當地弄個普通食品批號, 吹噓自己有多種保健功能, 甚至暗示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第二種是偽造批號的產品。 為了矇騙消費者,企業偽造衛生部門的批准文號,標在產品標籤上,甚至出現在廣告中,冒充保健品,渾水摸魚非法經營。第三種是違法生產、危害性更大的 “三無”產品。這些產品為了躲過相關部門的追查,基本只在中小城市或農村叫賣。
現在比較普遍的是廣告轟炸。所謂轟炸已遠不是廣告遍地開花那麼簡單,義診、免費試用、專家講座、明星代言、雇“托”造勢、免費旅遊等,這些充滿溫情的陷阱讓不少消費者“迷了眼”。住在北京西城區的王大媽在超市花了 399元買了一瓶阿拉斯加深海魚油。此後,該魚油的銷售人員隔三差五就拉著王大媽和其他購買者去郊遊。為了享受這種服務,王大媽吃完一瓶又買一瓶。殊不知,一瓶魚油成本僅幾元,旅遊花消實際是王大媽自己掏的腰包。
還有一些產品連“親情”面具都不戴,“技術含量高、療效全”就足以虜獲消費者的芳心。借助“人類基因組計畫”的風,有些保健品搶先一步,聲稱自己的“功力”已經深厚到可以修補基因了。另外,隨著靶向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保健品也乘勝追擊,聲稱自己的產品可以“智慧追蹤癌細胞,一擊就中,從此免受放療、化療的折磨”。有些商人還盯上了最近流行的納米技術,生產出能“百分之百”被人體吸收的“納米鈣”,聲稱“一舉破解困擾中國人多年的補鈣難題”。
保健品只起一定的輔助作用
那麼,保健品該怎麼吃才能發揮功效?專家們一致指出:選擇保健品要對症下“藥”。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賈健斌提醒消費者,一定要注意保健品的標識、批號、產品標籤和功能成分,並仔細研讀保健品的標識和說明書,不能盲目聽從商家的廣告宣傳。而且,為兒童、老年人和病人選擇保健品更要慎重,否則耽誤了治療,甚至加重病情,就失去了“進補”的意義。
吃補品就像“量體裁衣”,講究辨證施治。許多家長為孩子買人參、鹿茸等珍貴藥材進補,人參等補品主要適合年老體虛、大病初愈的人,兒童正處於生長最旺盛的階段,吃這些補品不但起不到滋補作用,反而會出現嘴角起泡、流鼻血等症狀,無異於揠苗助長。
對於“老少鹹宜”的“腦白金”等助眠類產品,清華大學附屬玉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耿同超教授對記者說,目前對於腦白金的主要成分——褪黑素的研究僅限於動物試驗,它對人體究竟有哪些作用仍不明確,因此不建議人們服用含有這一物質的保健品。耿教授指出,長期服用褪黑素會引起自身免疫性肝炎、意識混沌、視神經疾病,還會導致睡眠障礙、精神疾病、眩暈等。
至於目前比較流行的複合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劑,專家們表示,這類產品比較安全,可以根據體質吃一點。賈健斌介紹說,第四次全國營養與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人群中確實存在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等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以及兒童、婦女缺鐵性貧血發生率較高的現象。其中,學齡兒童生長發育快,且易伴有厭食、挑食等情況,因此是微量營養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其次是孕婦、產婦、乳母等,容易出現微量營養素缺乏;老年人由於食量減少、消化功能減弱,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微量營養素缺乏。這些人應該合理搭配膳食,以達到合理營養的目的,也可以選擇吃一些複合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
其實,除了吃保健品,良好的心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質研究分會副秘書長張一民說,從《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報告》的資料來看,雖然70%以上的人都有體育鍛煉的意識,瞭解體育鍛煉的好處,但能長期堅持並達到規定運動強度的只有不到1/3。在參加鍛煉的人中,青年人和老年人占了絕大多數,而“工作勞累、家務繁忙”的中年人為數甚少。因此,專家們提醒,保健品只是輔助手段,健康養生還要靠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平衡心態,戒煙限酒。
為了矇騙消費者,企業偽造衛生部門的批准文號,標在產品標籤上,甚至出現在廣告中,冒充保健品,渾水摸魚非法經營。第三種是違法生產、危害性更大的 “三無”產品。這些產品為了躲過相關部門的追查,基本只在中小城市或農村叫賣。現在比較普遍的是廣告轟炸。所謂轟炸已遠不是廣告遍地開花那麼簡單,義診、免費試用、專家講座、明星代言、雇“托”造勢、免費旅遊等,這些充滿溫情的陷阱讓不少消費者“迷了眼”。住在北京西城區的王大媽在超市花了 399元買了一瓶阿拉斯加深海魚油。此後,該魚油的銷售人員隔三差五就拉著王大媽和其他購買者去郊遊。為了享受這種服務,王大媽吃完一瓶又買一瓶。殊不知,一瓶魚油成本僅幾元,旅遊花消實際是王大媽自己掏的腰包。
還有一些產品連“親情”面具都不戴,“技術含量高、療效全”就足以虜獲消費者的芳心。借助“人類基因組計畫”的風,有些保健品搶先一步,聲稱自己的“功力”已經深厚到可以修補基因了。另外,隨著靶向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保健品也乘勝追擊,聲稱自己的產品可以“智慧追蹤癌細胞,一擊就中,從此免受放療、化療的折磨”。有些商人還盯上了最近流行的納米技術,生產出能“百分之百”被人體吸收的“納米鈣”,聲稱“一舉破解困擾中國人多年的補鈣難題”。
保健品只起一定的輔助作用
那麼,保健品該怎麼吃才能發揮功效?專家們一致指出:選擇保健品要對症下“藥”。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賈健斌提醒消費者,一定要注意保健品的標識、批號、產品標籤和功能成分,並仔細研讀保健品的標識和說明書,不能盲目聽從商家的廣告宣傳。而且,為兒童、老年人和病人選擇保健品更要慎重,否則耽誤了治療,甚至加重病情,就失去了“進補”的意義。
吃補品就像“量體裁衣”,講究辨證施治。許多家長為孩子買人參、鹿茸等珍貴藥材進補,人參等補品主要適合年老體虛、大病初愈的人,兒童正處於生長最旺盛的階段,吃這些補品不但起不到滋補作用,反而會出現嘴角起泡、流鼻血等症狀,無異於揠苗助長。
對於“老少鹹宜”的“腦白金”等助眠類產品,清華大學附屬玉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耿同超教授對記者說,目前對於腦白金的主要成分——褪黑素的研究僅限於動物試驗,它對人體究竟有哪些作用仍不明確,因此不建議人們服用含有這一物質的保健品。耿教授指出,長期服用褪黑素會引起自身免疫性肝炎、意識混沌、視神經疾病,還會導致睡眠障礙、精神疾病、眩暈等。
至於目前比較流行的複合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劑,專家們表示,這類產品比較安全,可以根據體質吃一點。賈健斌介紹說,第四次全國營養與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人群中確實存在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等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以及兒童、婦女缺鐵性貧血發生率較高的現象。其中,學齡兒童生長發育快,且易伴有厭食、挑食等情況,因此是微量營養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其次是孕婦、產婦、乳母等,容易出現微量營養素缺乏;老年人由於食量減少、消化功能減弱,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微量營養素缺乏。這些人應該合理搭配膳食,以達到合理營養的目的,也可以選擇吃一些複合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
其實,除了吃保健品,良好的心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質研究分會副秘書長張一民說,從《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報告》的資料來看,雖然70%以上的人都有體育鍛煉的意識,瞭解體育鍛煉的好處,但能長期堅持並達到規定運動強度的只有不到1/3。在參加鍛煉的人中,青年人和老年人占了絕大多數,而“工作勞累、家務繁忙”的中年人為數甚少。因此,專家們提醒,保健品只是輔助手段,健康養生還要靠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平衡心態,戒煙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