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湯怎麼去油
骨頭湯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高的湯類, 可以很好的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對於骨骼的恢復以及寶寶的骨骼發育是有很大幫助的, 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在平時多喝骨頭湯。 骨頭湯煲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油在湯水上面, 這會影響到骨頭湯的口感, 可以加入蔬菜進行吸油, 將湯水的油降低, 方便飲用。
骨頭湯怎麼熬好喝:
1、煲湯的器皿
煲湯首選的器皿是沙鍋, 其次是生鐵鍋, 再次是不銹鋼鍋。
2、挑選煲湯的材料
煲骨頭湯最好是用豬腿骨, 其次是龍骨, 再次是豬頭骨。
3、冷水下鍋
骨頭下鍋前, 要先洗淨, 再焯水。 焯水能去掉髒東西, 去掉血沫, 去掉大部分嘌呤。 燉湯時要冷水下鍋, 冷水要一次加足, 並慢慢地加溫, 大火煮開後改用小火熬制2小時, 蛋白質才能夠充分溶解到湯裡, 湯的味道會更鮮美。
4、找好搭檔
燉骨頭湯時搭配蔬菜, 不僅增加營養, 還能使其味道更好。 比如蓮藕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 和排骨一起煲湯能健脾開胃;玉米氣味清香, 跟排骨一起煲湯, 有助增加食欲, 減輕油膩感;海帶含褐藻膠、海藻酸等物質, 有助降壓降脂, 跟排骨一起煲湯, 有助降低人體對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冬瓜有潤肺生津、清熱利尿的功效,
5、適量加醋
從營養獲取角度考量, 燉骨湯的時候, 在水燒開後, 可加適量的醋, 因為醋能使骨頭裡的磷、鈣溶解到湯裡, 增加湯的營養, 利於腸胃吸收。
6、調料勿多
香辛料太多太雜可能會串味兒, 影響了湯原有的鮮味, 也會影響肉本來的口感。 一般來說, 根據自己的口味, 配合2~4種調料就比較完美。
7、晚點放鹽
鹽放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 不易溶解, 也會使湯色發暗, 濃度不夠。 鹽放得晚並不會影響湯的味道, 反而還能使肉質保持鮮嫩。 所以最好在快出鍋時再加鹽。
骨頭湯上面的泡沫是什麼:
骨頭湯上面的泡沫是血污和油脂等。
我們使用的骨頭中都含有少許血液和油脂等, 為了去除它, 我們在燉湯前通常會對骨頭進行焯水。 但即便是經過了焯水, 骨頭在燉煮的時候還是會被煮出少許血污和油脂等漂浮在湯上面, 沒有什麼危害, 但會影響到湯的味道和美觀, 我們用湯勺將泡沫撇去即可。
在鍋里加上幾塊桔皮, 可除異味和油膩並增加湯的鮮味
放涼後,撇去冷凍的油脂放入幾塊新鮮橘皮, 不僅味道鮮美, 還可減少油膩。
用乾淨的紗布包一包茶葉放在裡邊一起燉。
煮肉湯或排骨湯時, 放入幾塊新鮮桔皮, 不僅味道鮮美, 還可減少油膩感。 加一小匙醋, 可使骨頭中的磷、鈣溶解于湯中, 並可保存湯中的維生素。
放幾根蔥在裡邊一起燉。
湯煮好後待涼放進冰箱, 冬天的話在外面就行, 油浮表面就會自己凝結成一片片固體, 小心撈出後, 再燉, 排骨也會更酥爛, 如果太肥的話, 反復凝結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