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也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問題,
在喝中藥的時候,
有可能會出現噁心的症狀,
一方面可能是藥不對症,
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一些正常的服藥的反應,
為了避免吃中藥出現噁心,
首先應該用小劑量來服用,
另外也可以採用藥物的干預法等等,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吃中藥後噁心怎樣緩解
1、採用小量頻服法。
先讓病人服一小口試探,
若吐就讓其吐出,
如此兩三次後,
一般就可適應,
然後再一次服下,
一般就不會再吐了。
2、採用大量快服法。
即待湯藥涼了以後,
屏住呼吸一口氣將湯藥喝完,
飲藥途中最好不要停頓,
以免勾起藥味而誘發嘔吐。
飲完湯藥後立即用涼開水漱口再飲少量涼開水。
也可嚼一塊口香糖以去除藥味。
3、採用藥物干預法。
甘草20克,
水煎服,
不吐時再服湯藥(中藥中有大戟、芫花、海藻、甘遂等反甘草藥物則不用此法,
以免出現相反作用);白芷末6克放於舌上,
再以舌舐咽;服藥後嘔吐不止時:可在湯藥中加1~2湯匙薑汁,
或服藥後再服一些姜湯。
讓喝中藥不苦的4個小竅門
1、控制溫度藥液溫度冷卻至20—36攝氏度之間,
易快速服下,
且感覺不太苦。
因為正常人口腔內的溫度為36.2—37.2攝氏度,
當湯藥溫度與舌的溫度相近時,
味覺神經的感覺最靈敏,
此時喝湯藥感覺味道最苦。
當湯藥的溫度高於38攝氏度、或低於36攝氏度時,
味覺神經不太靈敏,
苦味就會減弱。
不過,
湯藥高於38攝氏度有可能會燙傷口腔黏膜,
因此20—36攝氏度之間是最好的選擇。
2、掌握位置舌頭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
因此喝藥時應儘量避免舌根過多地接觸藥液;服用較苦的藥丸時,
也應將藥放在舌尖,
然後用溫開水迅速送服喝藥速度。
喝藥的速度越快,
受苦味的影響越小。
喝湯藥時最好使用吞飲法,
飲滿一口後快速吞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而順勢咽下。
3、涼水(冰水)漱口喝藥前用涼水漱口,
讓味覺神經短暫性麻痹,
然後一口氣吞下藥汁。
喝藥後立刻用涼水漱口,
然後喝適量溫開水,
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
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
必要時可嚼一塊口香糖,
及時去除口腔中的異味。
4、適當添加調味品(請遵循醫囑)在一些補益類湯藥中加入大棗或甘草可減輕湯液苦味,
還可以增強補益作用。
但是在有海藻、大戟、芫花的方子中不宜加甘草。
在晾涼的藥湯中加一勺蜂蜜也可以減輕苦味,
但是腹瀉和糖尿病(如何治療糖尿病)患者不適合。
如果服湯藥時出現了噁心、嘔吐現象,
可在喝湯藥前喝少量生薑汁或嚼服2—3片生薑片。
此外,
在服藥前不吃糖和其他甜味食品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