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靜脈血栓

本病多發生于下肢或盆腹腔手術后、嚴重外傷、急性感染、妊娠、惡性腫瘤、心臟病患者。

1.【辨證】濕熱蘊結,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疏肝,活血散結。

【方名】柴芩活血散結湯。

【組成】柴胡10克,黃芩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紅花10克,忍冬藤30克,丹參30克,赤芍15克,橘核15克,雞血藤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2.【辨證】熱壅絡脈致瘀。

【治法】清泄絡脈之熱。

【方名】清營解瘀湯。

【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15克,紫地丁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生甘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奚九一方

3.【辨證】風寒濕邪侵襲,郁久化熱,熱郁成毒,熱毒結聚于經絡。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方名】活絡通脈清解湯。

【組成】元參90克,銀花藤90克,當歸60克,丹參60克,川芎40克,靈仙20克,路路通20克,皂角刺20克,蒲公英90克,土茯苓90克,甘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此藥還可用于外洗。

由各種原因所致小腿靜脈回流壓力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增加和血液凝固性增高,當血管內皮受到輕微損傷時,可促使血小板在該處黏附形成血小板性血栓,繼而纖維蛋白沉著,血栓增大,而使血管腔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