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你會忽視的小便四個真相

提起尿, 人們覺得這不過是一種人體代謝的“副產品”。 其實, 尿液也是身體狀況的晴雨錶。 每天排尿多少, 尿頻的原因, 尿液顏色的改變, 都代表著身體的某種反應, 裡面大有學問。 近日, 美國MSN網站邀請了健康專家, 來為大家解讀尿裡的乾坤。

1.解密尿量和頻次。 《哈佛健康通訊》的醫學博士羅伯特·詩梅林常常被病人追問:怎樣的尿量和頻次才算正常?不光在生活中, 這個問題也成為了電視劇的熱門話題。 在著名美劇《好漢兩個半》中, 小男孩抱怨爸爸半夜起床四次去上廁所, 然後他爸爸更正說:“其中一次是為了喝杯水”;孩子反駁:“問題就在這兒!別把自己灌太飽!”

由於個人飲食習慣的差異, 排尿量和頻次也各不相同, 不過大體上, 人們每天的平均尿量在6杯(即1500毫升)左右, 每日排尿次數在4—8次之間。 當然, 如果你超級愛喝水或者飲料, 尿量就不止如此了;又或者忍受乾渴之苦的人, 身體恐怕也難以製造出6杯的排泄量。

此外, 還有一些因素影響排尿, 那就是膀胱大小和憋尿能力。 男人的膀胱通常比女性大, 而擁有十足忍耐力的人可將排尿間隔大大延長, 那麼每次的尿量就會大增了。

2.如何判斷不正常排尿。 如果喝了大量的水, 尿液依然很少, 即可能患有尿少症, 這與腎功能衰竭有關。 對於成年人來說, 每天的尿液一般不應低於400毫升。

相比之下, 尿頻更容易被感知, 當你覺得排尿次數明顯增加, 這可能與尿路感染、糖尿病等有關。 如果出現尿量的突增、驟減, 這些情況又無法用飲水量來解釋, 就該檢查下身體了。

3.尿裡的“彩虹”世界。 尿液的顏色也並非一成不變, 它會隨著飲水量、飲食的不同或者疾病而有所改變。 如果你喝水充足, 則尿液呈淡黃色;如果你有點脫水, 尿液顏色會加深。 尿液中的黃色多來自於老化的血細胞, 它們在經歷了一系列身體代謝後會被分解, 最後以色素沉著劑的身份來到尿道並最終被排出體外, 膀胱中的水分越少, 尿液顏色越深, 所以晨尿的顏色一般比較深。

那麼有沒有一種顏色被認為是最健康的尿液呢?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尿液呈現紅色、橙色甚至綠色,

也不要驚慌, 這往往歸咎於你吃的食物:如服用維生素C或吃大量胡蘿蔔, 尿液可能變為橙色;甜菜和黑莓會讓尿液變紅;蘆筍能將尿液變綠;蠶豆或蘆薈能使尿液變成深褐色。

藥物也能改變尿液的顏色, 如抗抑鬱藥物和止痛消炎藥能讓尿液變藍, 還有些藥物會讓尿液變綠。 如果排出泡沫尿, 說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質, 這可能與某種腎疾病有關。 如果尿液顏色發生改變, 色彩奇怪, 持續1天以上, 又難以從攝取的食物或藥物上找到答案, 就有必要做個體檢。

4.尿液氣味也會變。 飲食不僅會影響尿液顏色, 同樣會改變其氣味。 尿液中的尿素有種氨水的味道, 其含量越大(含水量少), 味道就越濃。 食物, 如蘆筍,

會明顯改變尿液氣味。 有些人吃了蘆筍以後, 尿液氣味變得像爛白菜。

腎在生產尿液方面“成績出色”, 它總是將我們吃掉的各種食物進行綜合考量, 留下適當的水分和礦物質, 以保持身體健康。 尿液狀態的偶爾異常不需擔心, 但如果尿液出現色、性、味的改變, 或者排尿量、排尿週期突然有了較大改變, 且一直持續, 就要警惕是否你的身體在報警,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