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寶寶兩條腿不一樣長?

寶寶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 一定要多留心孩子的身體變化, 有些寶寶在生長發育的時候出現腿紋不對稱的現象, 其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兩條腿不一樣長, 這種情況通常是寶寶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這是一種常見的嬰兒先天性畸形, 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一般這種畸形越早矯正越好。

1歲以內先髖的6個表現1。 寶寶的一側下肢活動減少, 蹬踩的力量明顯低於另一側肢體。 2。 寶寶兩側大腿的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 患側皮膚皺褶較多, 且皮膚紋理比健康的一側要深。 3。 給寶寶更換尿布或洗澡時, 可經常聽到異常的關節彈響聲。 4。 寶寶平臥並伸直併攏雙下肢時, 可見到其雙側下肢不等長, 患側下肢要比健康的一側短。 5。 寶寶的患側髖關節可出現活動受限, 且患側肢體常常處於屈曲位, 不願意伸直, 無力。 當家長牽拉寶寶的患側下肢時, 其肢體可伸直,

但鬆手後又會馬上恢復為屈曲狀。 還有少數寶寶, 可在患側下肢被牽拉時, 因疼痛而哭鬧。

6。 寶寶的臀部及會陰部要比正常嬰兒的同一部位寬, 若寶寶是雙側髖關節脫位其症狀則表現得更為明顯。 有一個簡單的檢查方法, 家長可以掌握。 寶寶躺著, 將其雙髖朝兩邊展開(膝蓋呈直角,
大腿與身體垂直)。 如果寶寶的雙腿硬硬的, 展開很困難, 基本可診斷為先髖;如果寶寶兩條大腿的條紋不對稱、腿有長短, 也可診斷為此病。 骨骼疾病檢查確診時多採用X線拍片檢查, 但是要注意的是, 6個月以內的嬰兒骨骼未鈣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現, 拍X光片常常只有一片空白。 因此, 不要讓寶寶白白遭受X光的傷害, 所以新生兒期(出生後至6個月)進行細緻的臨床檢查特別重要, 10個月以上的寶寶骨骼發育較完全, 可用X線確診。

雙腿打開角度不一致先髖的4大原因1。 一些機械性的因素, 如胎兒在子宮內髖關節過度屈曲或在子宮內處於臀位(特別是伸腿臀位), 以及分娩時助產士拉扯胎兒的雙下肢時用力過猛等, 都會誘發此病。 2。 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 髖關節過度屈曲, 也易導致本病。 3。 由於髖臼、股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異常, 導致髖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 4。 遺傳因素也較明顯, 如果母親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則其子女也易出現此病。

當有上述方面的情況存在時, 家長就要格外注意寶寶是否有髖關節脫位的異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