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知識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 最早記述于宋代, 有“吃茶”之說。 流行於唐代。
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 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 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 和水一起煮, 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 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 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 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 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 鬥茶又稱為茗戰, 興于唐代末, 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 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其最終目的是品嘗, 特別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湯花, 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 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 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 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 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 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飲工夫茶, 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 特別是待客, 更為講究。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 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 是茶道的必要條件, 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
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 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 我們這裡所說的‘藝’, 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裡所說的‘道’, 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 有道而無藝, 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 藝則無精、無神。 茶藝, 有名, 有形, 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 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 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 茶藝與茶道結合, 藝中有道, 道中有藝, 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