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養生茶飲

一 四季飲茶原則

春天宜飲花瓣茶:天氣溫和, 陽氣上升, 宜選刺激感官、芳香濃郁的花瓣類茶材, 可以幫助散發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生髮人體的陽氣, 養肝利膽、疏通經脈, 如玫瑰、茉莉、菊花。

夏天宜飲花草茶:天氣炎熱, 陽氣旺盛, 宜選茶性沉降、茶氣清苦、有清涼感的花草類茶材, 以除煩解渴、補益腸胃, 如綠茶、薄荷茶。

秋天飲茶宜果類:天氣乾燥, 陽氣漸弱陰氣上升, 宜選性質收斂的果類入茶, 以消除體內餘熱, 止咳化痰、養肺滋陰, 如金橘、鳳梨、烏龍茶。

冬天飲茶宜根莖類:天氣寒冷, 陰氣趨盛, 宜選茶質溫、茶氣辛散的根莖類茶材,

以驅寒補陽, 如天門冬、紅茶、鐵觀音。

二 烈日炎炎, 當氣溫>37℃

雖然“七月流火”是星相學的名詞, 但每到夏天在烈日曝曬下, 我們也真實地體味到了“流火”的感覺。 在中醫眼中, 當人體處於這種酷暑高溫下, 身體內的各種“氣”會自動調節體溫,

避免體溫過高而損傷人體, 就像開啟自己體內的“空調”。 只是這“空調”也是身體裡的耗電大戶, 外界氣溫越高, 體內“氣”的消耗就越多, 就會出現乏力、疲倦等氣虛的情況。

養生茶飲:洋參茶

製作:西洋參8~15 片、幾葉碧螺春一起放到茶具中, 用80℃左右的開水沖泡即可。

功用:補氣, 解暑, 防暑。 西洋參具有很好的補氣效果, 尤其是在暑熱季節, 中醫名方“王氏清暑益氣湯”中最主要的一味就是西洋參。 碧螺春綠茶更是具有芳香、清暑熱的作用。 二者相加, 碧螺春的芬芳氣味有助於西洋參補氣作用快速發揮, 同時還可以預防上火。

養生茶飲:薄荷青飲

製作:西瓜翠衣6g、蓮子芯7 枚、薄荷葉3 片, 直接用熱水沖泡, 稍涼時飲用。

功用:清熱, 解暑, 除煩。 西瓜翠衣是西瓜皮最外面的一層薄薄的綠皮,

用刀輕輕削下來, 用鮮的最好, 曬乾後也可以, 有很好的清暑熱效果;蓮子芯有清熱、安神的功夫, 再加上疏風、散熱的薄荷葉, 這三種清脆的綠色組成的茶飲, 和洋參茶相比清暑熱的效果更盛一籌, 但補氣、緩解疲勞的效果稍遜, 可以根據自己疲乏或暑熱的程度來選擇飲用。

三 夏天多雨, 當空氣濕度>65%

無論北方還是南方, 盛夏時節下雨是經常的事, 濕氣被熱氣蒸騰著, 空氣中的水分和溫度雙雙飆升。 濕熱的邪氣會隨著呼吸進入人體, 同時空氣中的濕度飽和了, 汗液排不出來, 體內濕熱嚴重。 而脾胃處於人體內的中心樞紐部位, 濕氣入侵時首選降落在這裡。 當脾胃中招被濕邪擁堵後, 體內上下的通路立即癱瘓, 該下行的不能下行, 出現噁心、嘔吐;該上行的不能上行, 出現腹部墜脹或腹瀉。 西醫把這種暑濕季節裡的上吐下瀉稱為“胃腸感冒”。

養生茶飲:竹葉青飲

制法:竹葉茶一小撮, 冰糖適量, 用沸水沖泡即可。 功用:清暑, 祛濕, 利尿。 市場上有售竹葉茶,

《本草綱目》上說它有清熱、解毒、利尿的作用, 加冰糖後泡出的茶飲氣味清香, 是清暑、祛濕的佳品。

養生茶飲:辛涼飲

制法:薏米30g、藿香3g、佩蘭3g、白豆蔻仁3g, 因為薏

米很難用沖泡的方法來提取有效成分, 先要用熱水煎煮薏米半小時, 然後用薏米湯來沖泡另外三種茶材即可。

功用:這四種植物向來被認為是祛濕的上品, 暑濕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的濕氣。 同時, 薏米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 可以增強脾胃抗濕的能力, 避免濕氣再次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