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的症狀,發現症狀早治療
血小板減少是需要及時治療的, 如果嚴重了會引起很多的併發症, 例如貧血, 牙齦出血, 鼻子出血, 胃腸道出血, 還會引起紫癜, 就是皮膚出現淤斑或是血點。
一、藥物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出血症狀發生前有潛伏期, 短者可於服藥後數小時內發病, 長者可以數月後發病。 一般5-10天。 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等。
二、其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患教表現全身皮膚紫癜, 鼻衄或女性月經過多,
三、出凝血性疾病
1、再生障礙性貧血與骨髓病性疾病:各種原因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都有骨髓巨核細胞減少, 血小板的生成減少等特點,
2、理化因素抑制骨髓:理化因素如電離輻射、烷化劑、抗代謝劑、細胞毒性製劑等在治療惡性腫瘤時, 血小板減少是常見的併發症, 或者直接毒害骨髓細胞, 或者發生免疫反應。 此類因素大多使骨髓彌漫性損傷, 患者表現為全血減少。 但少數患者巨核細胞對射線的作用較敏感, 因某些病入可只表現為血小板減少,
3、選擇性抑制巨核細胞的因素:氯噻嗪類藥及其協同劑可以引起血小板減少, 除通過產生血小板抗體的機理外, 還通過抑制血小板的生成。 而且後者更為重要。 一般認為是藥理學的作用。 患者表現為骨髓受抑, 巨核細胞減少, 輕型無症狀的患者可以高達服此藥的25入。 個別孕婦服用此藥後, 可引起新生兒先天性血小板減少, 母體可無症狀。
4、先天性巨核細胞生成不良:該病罕見, 巨核細胞及血小板明顯減少, 常伴先天畸形, 如、腎臟、心臟、骨賂等。 預後差, 約2/3患兒8個月內死於顱內出血。 母體孕期患風疹、口服D860可為發病因素。
5、其他:雌性激素偶爾可以引起無巨核細胞性血小板減少。 乙醇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