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白果腐竹豬肚 補而不燥健脾胃

在粵菜裡, 豬肚是常見的食材, 含高蛋白低脂肪, 適合爆炒、煲湯, 風味獨特。 從中醫的“以形補形”的理論來看, 豬肚是補益脾胃的佳品,

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補藥”, 是藥膳主食。 這道白果腐竹豬肚煲, 便是傳統的藥食同源湯水, 健脾開胃, 補而不燥。

做法(3~4人份):

1 翻轉豬肚除去脂肪, 用鹽和澱粉(生粉)擦勻揉搓, 用清水沖洗, 如此重複3次, 再氽水3分鐘, 撈起用刀除去殘留的白色肥油, 最後用冷水清洗乾淨:

2 白果(鮮)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如白果是帶殼的乾果, 先拍碎去殼再泡熱水去皮:

3 芡實薏米洗淨, 紅棗洗淨拍扁去核, 胡椒粒用刀面稍拍碎:

4 腐竹洗淨, 折成段:

5 煮沸清水, 放入豬肚、芡實薏米和紅棗, 武火煮20分鐘, 轉文火煲40分鐘, 放入白果和腐竹, 再煲大半小時, 下鹽調味喝湯。 豬肚則撈起放涼切片, 可放回湯裡煮開食用, 也可用熱油爆些薑蔥絲, 加醬油, 淋在肚片上面, 即成一道美味涼拌豬肚。

功效:

健脾開胃, 滋陰補腎, 祛濕消腫, 補而不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