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食蕎麥 贏得健康
研究表明, 蕎麥特別是苦蕎麥, 其營養價值居所有糧食作物之首, 並且含有其他糧食作物所缺乏的特種微量元素及藥用成分,
蕎麥, 是古老的。 它起源於中國, 已知最早的出土實物距今有2000多年。 但是, 蕎麥又是新興的。 現代科技使得人們對它的營養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 現代種植技術和工業又賦予了它新的生命。 因此, 人們把它譽為“古老的新興植物”。
營養價值在糧食家族中是“全能冠軍”
蕎麥渾身都是寶, 除種子外, 幼枝嫩葉、莖葉花果、根和秸稈及種子外殼無一廢物。 它是小宗作物, 卻能種植在大宗作物不能種植的冷涼地域和瘠薄土壤。 由於它的成熟期短,
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對我國主要糧食營養成分的分析, 蕎麥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於大米、小米、小麥、高粱、玉米及糌粑。
醫用價值已通過循證醫學的“考驗”
杜壽玢對苦蕎麥情有獨鍾,
據杜壽玢介紹, 1989~1990年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對山西、北京、遼寧部分地區進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 在被調查的44747人中, 糖尿病及糖耐量異常患病率, 山西山區農民為0.02%和0.24%, 北京市民為2.35%和2.96%, 遼寧工人為2.93%和3.62%, 前者和後兩者差距有上百倍。 經分析, 飲食結構是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西山區農民的主食以蕎麥、蓧麥等粗雜糧為主, 很少進食肉類, 平均每天攝入熱量只是北京及遼寧地區人群的72.8%。 此外,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 不少臨床研究結果也不斷證實, 苦蕎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降體重和抗氧化的功能。
杜壽玢解釋說, 蕎麥的醫用功能原理仔細分析起來很多, 首先是蕎麥澱粉中直鏈澱粉比例較高, 直鏈澱粉的葡萄糖分子呈直線式牢固結合, 影響水分子進入, 延遲了糊化與消化速度, 從而抑制了餐後血糖的升高速度;其次, 苦蕎脂肪含量明顯高於小麥, 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3.2%, 油酸占47.1%,
苦蕎應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蕎麥特別是苦蕎的營養價值居所有糧食作物之首, 而且對現代“文明病”以及幾乎所有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都有預防和治療功能, 因此在國際養生保健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
我國的蕎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僅次於俄羅斯, 居全球第二位,其中苦蕎比例只占3成,在世界上是唯一人工栽培和食用苦蕎的國家。儘管如此,蕎麥在我國糧食作物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產區以外的人們平日能吃到的蕎麥製品也非常少,除了寥寥幾個在配料中含有甜蕎的掛麵、速食麵、切面以及用蕎麥釀造的酒、醋品種外,苦蕎食品幾乎見不到。
居全球第二位,其中苦蕎比例只占3成,在世界上是唯一人工栽培和食用苦蕎的國家。儘管如此,蕎麥在我國糧食作物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產區以外的人們平日能吃到的蕎麥製品也非常少,除了寥寥幾個在配料中含有甜蕎的掛麵、速食麵、切面以及用蕎麥釀造的酒、醋品種外,苦蕎食品幾乎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