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冬季養生忌諱出汗

但到了冬天, 若還一味追求出汗“排毒”, 就可能對養生造成不利影響。

專家指出, 《四氣調神大論》是古代重要的養生著作, 其中提到養生要按照生、長、化、收、藏的規律, 與自然變化相協調。

春天為生, 植物開始發芽, 動物變得活躍;夏天小草長出來, 動物也長高了, 這是長;夏秋之間, 所有植物變得越來越飽滿, 則為化;到了秋天收穫果實, 即為收;而冬天要把果實藏起來, 慢慢使用, 稱作藏。 同理, 對人來說, 冬天要把身體裡的精氣神藏起來, 不讓它們“泄”出去, 這也就是《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說的“冬三月, 此為閉藏”。

很多人為了鍛煉效果,

在冬天也追求濕透運動服, 或是有些人吃火鍋、洗桑拿後汗流浹背, 這樣都不利於冬季養生。 “冬天氣溫低, 不易出汗, ‘氣’的耗損也小。 但若達到了大汗淋漓的狀態, 很可能就是過量了。 一方面, 出汗時毛孔擴張, 精氣神會趁機‘溜走’, 細菌也有了‘入侵通道’;另一方面, 人遇冷容易感冒, 可能導致肌肉和關節的損傷, 甚至使體質變弱。 尤其是兒童和老人, 更要避免冬天大量出汗。 ”

“冬天運動應該以適量、輕微為主, 特別愛運動的人要控制一下運動量, 感覺身體微微發熱是最佳的狀態。 ”專家強調。 強身健體的運動本就不應該大汗淋漓, 不然就成了競技體育。

洗桑拿、泡溫泉會流失很多“隱形”的汗, 因為汗水和洗澡水混合在一起,

容易讓人錯誤估計出汗量。 此時, 就要嚴格掌握泡澡的時間, 一般在15分鐘左右為宜, 水溫要控制在40攝氏度以下。 如果出現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現象, 應立刻停止。

若是一不小心汗出猛了, 可以通過飲食稍加調理。 專家介紹說, 冬季應該多吃些溫補的食物, 如雞肉、羊肉、鯽魚、大棗和杏仁等, 可以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