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和甘草治手癬嗎 地骨皮和什麼搭配
沒有治療效果
手癬是真菌感染引起的, 主要表現為紅斑、水泡、脫皮、瘙癢等症狀。 地骨皮加生甘草不具有抗真菌的作用, 效果是不好的, 可以使用地膚子、蛇床子、苦參、百部、千里光的煎水外泡, 或者外用抗真菌的藥物, 如複方酮康唑霜、特比萘芬乳膏等外搽。
1、配丹皮:二者皆為療骨蒸勞熱之要藥。 丹皮性寒, 味苦而兼辛, 善透泄血中伏熱, 涼血而除無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 味甘而淡, 善清陰中之虛熱, 益陰而退有汗之骨蒸。
2、配白薇:白薇味苦咸, 性大寒, 清熱涼血之功較佳, 可用於清實熱, 更用於清虛熱, 所主之證多為熱淫於內之候;地骨皮味甘淡而性寒, 長於清虛熱、退骨蒸。 二藥皆主入血分, 然白薇善走陽明經, 兼人沖、任, 偏清腸胃之熱, 能透邪外達, 地骨皮善走肺、腎二經, 偏清肺熱, 能除熱於內;白薇走而不守, 地骨皮守而不走。
3、配桑白皮:二者同為甘寒之品, 皆可人肺而除肺熱、平咳喘。 桑白皮質潤以潤燥, 辛以瀉肺, 偏入氣分, 主去肺中邪熱;地骨皮質輕而性寒, 質輕以去實, 寒以勝熱, 善入血分, 主瀉肺中伏火。 二藥相伍, 相須為用, 一氣一血, 具有清肺熱而不傷陰, 護陰液而不致戀邪的特點。
4、配浮小麥:地骨皮性辛寒, 善入血分、陰分, 清熱在下焦、肝腎陰虛、虛火上炎, 治有汗之骨蒸勞熱:“汗為心之液”, 浮小麥去心經康熱而止汗。 二藥配用, 一滋腎陰, 一瀉心火, 使心腎相交, “水火既濟”, 相輔相成, 相互為用, 心腎雙補, 養陰斂汗, 對大病久病之後, 津虧液耗之陰虛火旺、心煩盜汗等證, 均可選用。
5、配白茅根:二藥均為甘寒之品, 入血分, 能涼血止血, 常相須為用,
1、治療肺熱咳嗽, 地骨皮這種中藥材性寒, 所以進入身體後可以起到清瀉肺熱的作用, 對於肺部中所存在的火氣具有肅清的功效。 所以說, 生活中若是出現了肺火鬱結以及氣逆不降所導致疾病,
2、治療血熱出血的症狀, 由於地骨皮性寒味苦所以具有清熱涼血以及止血的作用, 若是身體出現了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吐血、尿血等症狀, 建議使用地骨皮來治療。 建議將地骨皮和白酒一起煎服, 也可以適量的加入一些具有涼血止血功效的中藥材, 例如側柏葉以及白茅根就是很不錯的選擇。 治療陰虛發熱以及盜汗骨蒸的情況, 地骨皮進入身體後可以起到清熱作用, 特別是肝腎虛熱療效更佳。 生活中可以將地骨皮和知母、銀柴胡以及鱉甲一起搭配使用,
3、促進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科學家將地骨皮的提取物在動物的身上進行試驗, 發現注射這種藥液後動物身體會出現明顯的血壓下降情況, 同時還伴隨有呼吸速度加快以及心率減慢的情況, 若是血壓一直下降還有可能導致死亡。 所以說, 地骨皮進入身體後可以起到降壓功效, 並且這種藥材還可以有效的阻斷交感神經末梢的以及血管的舒張作用, 還具有抗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腎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