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冬季將健康進行到底!

中醫學認為, 冬天陽氣潛藏, 陰氣盛極, 草木凋零, 蟄蟲伏藏, 萬物活動趨向休止, 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 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 就人體而言, 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準, 因此主張冬季養生要避寒就溫、保護陽氣, 使陰陽相對平衡。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 此謂閉藏。 水冰地坼, 無擾乎陽。 早臥晚起,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德;去寒就溫, 無泄皮膚, 使氣亟奪。 此冬氣之應, 養藏之道也。 ”認為冬季天地萬物處於閉藏狀態, 人們應早睡晚起, 避寒保暖, 但不能過度溫暖而使皮膚出汗, 以保陽氣。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 冬季氣候寒涼, 最易使人引起寒症, 如室溫過低、衣著過薄或貧血者、營養失調者、體內激素失調者, 在寒冷時會出現腰痛、失眠、關節痛、夜尿等症。 冬天裡北風呼嘯, 容易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 寒潮更使人精神緊張, 出現冬季抑鬱症, 使人全身乏力, 鬱鬱寡歡, 還會誘發心肌梗塞發作、肺氣腫、風濕症、慢性肝炎等病。 而冬天人的手、足、耳等處最易受凍生瘡, 嚴重者可造成潰爛成瘡等。 冬季的低氣溫環境容易誘發人的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 以及關節炎的發作。 一年之中, 冬季也是人死亡率最高的季節。

因此, 冬季養生也是為了預防疾病的發作或是加重, 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早睡晚起。

冬季天寒地凍, 草木凋零, 動植物多以冬眠狀態以養精蓄銳。 人體也應該順應自然界的特點而適當地減少活動, 以免擾動陽氣, 損耗陰精。 傳統養生學提出人們在冬季早睡晚起, 有利於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 對健康有益。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 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溫和冷空氣對人體的侵襲而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同時也可以避免因嚴寒刺激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

(2)保溫防寒。 冬天加衣保溫防寒, 應隨氣溫下降而逐步加衣, 這樣可讓肌膚機能得到鍛煉, 能夠逐步適應冬天寒冷, 能夠提高抗寒能力。 其次, 要注重雙腳的保暖。 由於腳離心臟最遠, 血液供應少且慢, 因此腳的皮溫最低。 中醫認為, 足部受寒, 勢必影響內臟,

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 冬季室內工作和生活的時間多, 既要防止室內溫度過高, 又要防止室溫過低, 而且不要忘記定時開窗換氣。 睡覺不可蒙頭而臥, 以免缺氧而致胸悶氣短。 夜間不要憋尿, 長時間憋尿, 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3)適當進補。 冬天飲食調攝尤為重要。 宜選食如羊肉、狗肉、雀肉等溫腎壯陽、產熱量高的食物, 這對虛寒者尤其有益。 還可食一些具有補腎益腎功能的食品, 如核桃、板栗、桂圓等。 冬日宜常進各類溫性熱粥, 既能祛寒, 又可給養, 還能療疾。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有句名言:“善補陽者, 必于陰中求陽;善補陰者, 必于陽中求陰。 ”冬令飲食不可過鹹, 因鹹味入腎, 致腎水更寒,

有擾心陽。

(4)養腎禦寒。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納氣”, “腎主骨”, 冬天應養腎禦寒, 經常叩齒, 有益腎、堅腎之功。 腎“在液為唾”, 冬日以舌抵上齶, 待唾液滿口後, 慢慢咽下, 能夠滋養腎精。 腎之經脈起於足部, 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 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 並按揉腳心。 冬天宜進行“日光浴”, 以助腎中陽氣升發。 腎與膀胱, 一髒一腑, 互為表裡, “肝膽相照”, 膀胱經脈行於背部, 寒邪入侵, 首當其衝, 故冬天應注意背部保暖, 以保腎陽。

(實習編輯:葉潔斯)

相關閱讀: 冬季預防感冒小常識冬季泡澡防三大殺手冬季養生吃適量酸菜好處多秋冬當心四種“假感冒”侵襲 網友評論: 已有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