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清潔劑有哪些注意事項
廣州消息:一名家庭主婦在家中打掃衛生時突然暈倒, 家人發現後將她送到醫院搶救, 令人遺憾的是未能將其從死亡邊緣拉回, 這名主婦半小時後即停止了呼吸。 法醫化驗其血液和胃液後, 確認是氯中毒。 追查原因, 發現竟是這名主婦為了獲得更強的去汙能力, 把家用洗滌劑、浴液和潔廁精等3類共5種洗滌用品混合使用, 致使發生化學反應, 產生氯氣、水和鹽, 由於氯氣比空氣重, 最後沉積於面積狹小的浴室下部, 導致悲劇發生。
洗滌劑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和助洗劑。 常用的表面活性劑主要有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
常用清潔劑:
市售洗滌劑通常有四種類型:①纖維織物類洗滌劑, 如洗衣粉、地毯清洗劑;②硬表面洗滌劑, 如餐具洗滌劑、玻璃清洗劑、衛生潔具洗滌劑;③個人清潔用的洗滌劑, 如香皂、沐浴液、洗髮水;④特殊用途洗滌劑, 如地板蠟清潔劑、酸性洗滌劑(用於清洗抽水馬桶或廚房洗滌槽的潔廁精、通渠精等)。 具體到日常生活中, 常用的主要有浴室洗滌用品、潔廁劑、廚房洗滌用品、洗衣粉、蔬果洗滌劑等。
就產品本身而言, 大多數洗滌劑屬於低毒或微毒化學物質,
清潔劑對人體影響:
目前所知各類型的洗滌劑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接觸性皮膚炎或黏膜損傷。 皮膚科醫生常常遇到女性皮膚病人就醫, 十有八九是由於長期使用洗滌劑引起皮膚角化, 出現“家庭婦女型濕疹”;嬰兒幼嫩的皮膚接觸了清洗不徹底、殘留有“表面活性劑”的尿布後會出現皮膚發紅、瘙癢等刺激反應;潔廁劑濺入或洗髮、沐浴用品滴入眼睛引起眼角膜損傷, 這些都是由於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化學洗滌劑所致。
二是全身中毒。
三是誤服中毒, 這種情況在幼兒多見。 美國毒理中心的資料顯示:誤服的人有18.1%出現輕度中毒症狀, 5.7%的人會出現口腔燒灼感、大量流口水、噁心嘔吐、口腔黏膜紅腫和胃痛的症狀。 近年我國也常有誤服洗滌劑或洗衣粉中毒的報導。 英國有位醫生發現,
注意事項:
讀到這裡, 作為消費者的您一定感到“心驚膽戰”了吧?其實大可不必。 應該說, 洗滌劑在去汙、除菌和去除蔬菜瓜果上殘留的農藥方面還是功不可沒的,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並注意以下幾點, 洗滌劑對健康的影響應該可以避免或大大減少。 這些方面包括:
①在接觸洗滌劑前, 不要使用對皮膚有去脂作用的溶劑, 如酒精、汽油、天那水等, 以保護皮膚表面完整的屏障功能。
②接觸洗滌劑時切記佩戴合適的防護用品, 如戴防護手套、衛生口罩等;在使用潔廁類洗滌品的地方, 如衛生間和廚房要注意通風, 保持空氣流通。
③浴室用的潔廁劑和廚房洗滌用品應分開存放,
④不要將不同種類、不同廠家的洗滌產品混合使用, 不濫用洗滌劑, 洗衣粉和洗潔精的調配使用濃度控制在1%以下, 即一升水中洗滌劑的重量低於10克?約小半湯匙 。
⑤瓜果、蔬菜、餐具和衣物尤其是內衣和嬰兒尿布洗滌後要漂洗乾淨, 至少漂洗兩次以上, 使漂洗水中基本無泡沫。
⑥有過敏體質的人, 儘量不要用加酶洗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