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原發性和繼發性“氣胸”治療大不同

氣體進入胸膜腔造成積氣狀態, 稱為氣胸。 該病發病率較高, 在全球範圍內影響著人類的健康, 給社會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 如缺乏正確及時的處理, 氣胸亦可致命。 那麼該怎麼治療呢?

治療目標:

氣胸患者早期處理目標主要是排除張力性氣胸, 緩解呼吸困難症狀。 由於繼發性氣胸患者症狀較重, 較易出現心肺功能不全, 而原發性氣胸患者則常缺乏臨床症狀, 相對不易出現張力性氣胸, 故原發性氣胸和繼發性氣胸的處理方式不同。

治療方法:

同指南對於氣胸的治療建議存在明顯差異。 氣胸的治療方法有保守觀察治療、胸膜腔穿刺抽氣、胸腔閉式引流、外科手術等。

可根據患者的症狀、血流動力學是否穩定、氣胸量大小、氣胸發生原因、初發或復發、初始治療效果等選擇治療的合適方法。

1、原發性自發性氣胸

如胸膜腔破口閉合, 由於肺毛細血管可自行吸收胸膜腔內積氣, 因此胸膜腔積氣會逐漸減少。 研究提示, 保守治療的患者每日可自行吸收胸腔內氣體容積(胸片顯示氣胸面積)的2.2%。 由於吸氧可使其吸收速度加快4倍, 故對保守治療患者常給予高濃度吸氧。

由於大口徑外科套管穿刺引流治療效果與細管穿刺引流接近, 且細管穿刺可減少病人的不適, 故兩個指南均不推薦對原發性氣胸患者使用大口徑的外科套管引流,

推薦應用Seldinger穿刺法置入細管引流(Seldinger穿刺法採用穿刺針穿入後送入導絲, 退出穿刺針並沿導絲送入引流管至胸腔內, 從而達到引流目的)。

一項納入56例大量原發性氣胸患者的前瞻性隨機試驗顯示, 胸膜腔穿刺抽氣與胸腔閉式引流兩者在治療成功率和復發率上無明顯差別, 但胸膜腔穿刺抽氣可明顯減少住院天數, 因此胸膜腔穿刺抽氣可以用於治療大量原發性氣胸患者。

早期發表的Cochrane系統評價, 儘管只納入了一個單中心的隨機對照研究, 也提示胸膜腔穿刺抽氣和胸腔閉式引流兩者在早期效果和治療1年後的效果相似, 但前者患者住院率較低。

2、繼發性自發性氣胸

由於併發症多、症狀明顯且影響心肺功能,

繼發性氣胸往往需要更積極地處理。 ACCP指南和BTS指南也因此都推薦所有繼發性氣胸患者住院治療。 繼發性氣胸患者可行吸氧治療, 但對易發生CO2瀦留的患者需謹慎。

儘管幾乎所有患者最終都需要胸腔閉式引流, BTS指南還是推薦對於症狀不明顯的小量繼發性氣胸(1-2cm)患者嘗試胸膜腔穿刺抽氣治療, 而ACCP則不推薦。

相對于原發性氣胸而言, 繼發性氣胸的胸膜腔破裂口往往不易自行閉合, 因此平均住院天數會延長, 部分研究也證明繼發性氣胸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較原發性氣胸患者延長10天以上。

氣胸患者若持續48h胸膜腔破裂口未閉合, 須胸外科醫生會診, 給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根據復發風險和手術併發症發生風險等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的外科治療。

部分不適宜外科治療的患者則需較長時間的保守治療或創傷較小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