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飲子的組成和作用有哪些?
地黃飲子對於很多人而言是比較陌生的, 這也叫地黃飲, 地黃飲子可以說是中藥方劑, 很多人有高血壓的問題, 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可以服用地黃飲子的。 中醫學上地黃飲子的應用是非常廣的, 對很多疾病都有療效, 像中風也可以吃地黃飲子, 但要注意用量。 那麼地黃飲子的組成和作用有哪些呢?
地黃飲子, 中醫方劑名, 別名地黃飲。 為補益劑, 具有滋腎陰, 補腎陽, 開竅化痰之功效。 主治下元虛衰, 痰濁上泛之喑痱證。 舌強不能言, 足廢不能用, 口幹不欲飲, 足冷面赤, 脈沉細弱。 臨床常用於治療晚期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症、脊髓炎等慢性疾病過程中出現的陰陽兩虛者。
地黃飲子,中醫方劑名,別名地黃飲。 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的《宣明論方》,由熟幹地黃(焙)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蓯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菖蒲、遠志(去心)各15g,生薑3片,大棗5枚組成。
本方主治喑痱證。 “喑痱”是由於下元虛衰,陰陽兩虧,虛陽上浮,痰濁隨之上泛,堵塞竅道所致。 “喑”是指舌強不能言語,“痱”是指足廢不能行走。 腎藏精主骨,下元虛衰,包括腎之陰陽兩虛,致使筋骨失養,故見筋骨痿軟無力,甚則足廢不能用;足少陰腎脈夾舌本,腎虛則精氣不能上承,痰濁隨虛陽上泛堵塞竅道,故舌強而不能言;陰虛內熱,故口幹不欲飲,虛陽上浮,故面赤;腎陽虧虛,不能溫煦於下,故足冷;脈沉細數是陰陽兩虛之象。
方用熟地黃、山茱萸滋補腎陰,肉蓯蓉、巴戟天溫壯腎陽,四味共為君藥。 配伍附子、肉桂之辛熱,以助溫養下元,攝納浮陽,引火歸原;石斛、麥冬、五味子滋養肺腎,金水相生,壯水以濟火,均為臣藥。 石菖蒲與遠志、茯苓合用,是開竅化痰,交通心腎的常用組合,是為佐藥。 薑、棗和中調藥,功兼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