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白首烏與何首烏的區別

大家對于何首烏應該有一些了解吧, 在以前的很多的洗發水里都會有這樣的成分, 何首烏的藥用價值已經很多了, 關于何首烏的記載也已經是很多的了, 它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 它有延緩衰老, 降血脂的很多的作用, 那么大家了解白首烏嗎, 下面我們來看看白首烏與何首烏的區別。

白首烏與何首烏的區別大家了解嗎, 對于何首烏應該有一些認識了吧, 它的功效也是很多的, 能夠解毒, 潤腸通便, 它含有很豐富的微量元素, 白首烏是一種不常見的中藥, 下面來看看他們的區別。

何首烏藥用歷史悠久, 唐代《何首烏傳》記載了何首烏的植物形態, 以后歷代本草多有記載, 與現代藥典收載的何首烏來源相同, 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塊根。 何首烏藥材商品多為厚片, 外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 皺縮不平, 有淺溝, 并有橫長皮孔樣突起及細根痕;體重,

質堅實, 不易折斷, 橫切面呈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 顯粉性, 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根據實際觀察有的多于11個), 即習稱的“云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 有的呈木心;氣微, 味微苦而甘澀。 以個大、外皮紅褐色、體重質堅實、斷面顯云錦花紋、粉性足者為佳。

生品何首烏與制何首烏加工炮制方法不同, 其功效也不相同。 生何首烏的炮制方法是除去雜質后洗凈、稍浸、潤透、切塊、干燥, 飲片呈不規則的塊(有的不經切制直接用片);性味苦、甘、澀, 溫, 歸肝、心、腎經, 具有解毒、消癰、截瘧、潤腸通便等功能, 用于瘡癰、瘰疬、風疹瘙癢、久瘧體虛、腸燥便秘等病癥, 用量3~6克。 而制何首烏炮制方法是取何首烏片或塊, 用黑豆汁拌勻, 置非鐵質的適宜容器內,

燉至汁液吸盡, 取出, 干燥;或用黑豆汁拌勻后蒸, 蒸至內外均呈棕褐色, 取出, 干燥。 北京的方法是用黑豆汁加黃酒蒸, 但是現在很少采用這種炮制方法了。

制何首烏呈不規則皺縮狀的塊片, 厚約l厘米,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 凹凸不平;質堅硬, 斷面角質樣, 棕褐色或黑色;氣微, 味微甘而苦澀。 制何首烏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化濁降脂等功能, 用于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等病癥, 臨床也用于血脂異常, 或作為抗衰老藥物應用, 用量為6~12克。 因何首烏含有卵磷脂、蒽醌類衍生物, 并含豐富的鈣、鋅、鐵等無機元素, 以及氨基酸類化合物等成分, 有延緩衰老、降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菌等藥理作用。

生何首烏因含有結合性的蒽醌類衍生物, 具有致瀉作用, 所以臨床使用生何首烏較少, 而主要應用制何首烏。

與何首烏不同, 白首烏別名隔山消、始載于宋代《開寶本草》, 是少用中藥, 在北京等地中醫臨床基本不用, 為蘿藦科植物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Wight或戟葉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的塊根。 前者在江蘇部分地區應用并有栽培, 后者又名“泰山何首烏”, 產于山東等地。 還有的地區將同屬多種植物作為白首烏民間應用。 白首烏藥材呈類圓柱形、長紡錘形或縱切的半圓柱形、梭形, 外表面淡黃棕色至灰棕色, 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質堅實, 斷面或切面白色, 粉質。 需要注意的是, 白首烏沒有何首烏那樣的“云錦花紋”, 味初甜后苦。

白首烏性味甘、微苦、平,

歸肝、腎、脾、胃經, 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療瘡等功效, 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陽萎遺精、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癰瘡腫毒等癥, 常用量為6~15克。 白首烏即牛皮消中含有較高的磷脂、甾體酯苷、氨基酸等成分, 戟葉牛皮消含有苷類、磷脂等成分, 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降血脂等藥理作用。 它的功用與何首烏完全不同, 臨床應用應注意區別。

對于白首烏與何首烏的區別大家應該知道了吧, 白首烏一般是不常用到的一種中藥, 而何首烏的藥用價值卻是很高的, 他們的一些應用是完全不同的, 在臨床上使用的時候一定要能夠注意區別開來, 以免誤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