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雞蛋冷水下鍋煮多久

隨著如今的工作變得越來越繁忙, 很多人在做飯方面都是不太好的, 就連最基礎的東西都是不太會做的, 所以說就會造成很多危險的方法, 有些人在煮雞蛋的時候總是會選擇熱水下鍋, 這樣是相當危險的, 會導致爆炸的產生, 因此雞蛋只能是冷水下鍋的, 至於具體煮的時間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 最多不能超過十分鐘的。

冷水的時候就放蛋, 等水滾開後, 悶3分鐘是溏心的。

用料:雞蛋1粒, 水半鍋。 半小匙鹽。

做法:鹽放入水中, 煮滾, 水沸騰後, 將蛋用勺子放入水中煮。 如果蛋殼裂開, 加些醋可以使蛋白凝固防止流出來,

煮好後馬上放入冰水中, 這樣蛋殼會比較好剝。

技巧:蛋黃凝固的溫度為68℃—71℃, 蛋清凝固的溫度為62℃—64℃, 煮雞蛋時如果火太大, 在蛋黃外面、凝固溫度低的蛋清就會迅速凝固並且變硬, 從而阻礙熱量繼續向蛋黃內傳遞, 影響凝固溫度較高的蛋黃凝固, 使煮出來的雞蛋清熟黃不熟。 如果煮的時間過長, 蛋白質過度變性, 雞蛋會變得很硬, 既不好吃, 又影響消化吸收。

煮的時間:

三分鐘, 蛋白凝固幼嫩, 蛋黃半熟。

六分鐘, 蛋白凝固, 蛋黃半熟。

十分鐘, 蛋全熟。

1、泡水。

在煮雞蛋之前, 最好先把雞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會兒, 水必須沒過蛋, 否則浸不到水的地方蛋白質不易凝固, 影響消化;再把蛋放入冷水浸泡一會兒,

以降低蛋內氣壓;再放入冷水鍋中煮沸, 這樣蛋殼就不易破裂了。 當然, 這只是保持雞蛋外形完整的方法之一。

2、火力。

煮雞蛋時若用大火, 容易引起蛋殼內空氣急劇膨脹而導致蛋殼爆裂;若使用小火, 又延長了煮雞蛋的時間, 而且不容易掌握好蛋的老嫩程度。 實踐證明, 煮雞蛋以中火最為適宜。

3、時間。

在確定了火力大小之後, 只要準確地掌握好了煮蛋時間, 就能夠隨心所欲地控制蛋的老嫩程度。 例如, 煮軟蛋, 水開後煮3分鐘即可。 此時蛋清凝固, 蛋黃尚呈流體狀;煮溏心蛋, 水開後煮5分鐘即可。 此時蛋清凝固, 蛋黃呈稠液狀, 軟嫩滑潤;煮硬蛋, 水開後煮7分鐘即可。 此時蛋清凝固, 蛋黃乾爽。 需要注意的是, 煮硬蛋時切不可隨意延長時間。

因為雞蛋在沸水中煮的時間過長、超過10分鐘時, 雞蛋內部會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 從而降低雞蛋的營養價值。

4、在煮的過程中, 為了使蛋黃凝固在蛋清的正中間, 應在雞蛋下鍋後用手勺不停地順一個方向攪動, 使鍋中的水呈漩渦狀轉動, 直至煮熟。 至於這是什麼原理, 想必與物理學上的離心力、向心力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