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心理誤區影響安全用藥
藥物是人類同疾病做鬥爭的武器, 正確用藥, 能及時減輕病痛, 恢復健康。 但是有不少患者受心理因素的影響, 隨意用藥, 盲目用藥, 不僅沒治好病, 還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用藥過程中, 莫讓以下誤區“謀財害命”。
自我心理
有些老年人是老病號, 認為對自己的病情比較瞭解, 於是就經常不按醫囑用藥或病情稍好就停藥。 例如:有些高血壓病人在血壓剛達到正常後就減藥或停藥, 而高血壓病一旦確診則應終身服藥, 隨意停藥易引起病情惡化或加快病情進展。 臨床上很多藥物是不能隨便減量或突然停服的。
偏信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一聽到別人說哪種藥好, 自己就要用。 殊不知, 症狀相似的病的種類很多, 比如同是偏癱患者, 有的是由腦出血引起的, 也有的是由腦缺血引起的, 治療方案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種疾病, 也有一個輕重緩急及病程長短的問題。 再說, 人與人還存在個體差異, 不同的人對藥物的反應是不盡一致的。 例如, 同是冠心病患者, 有的用通心絡好, 有的用丹參滴丸好, 而有的則用地奧心血康好,
求貴心理
部分患者認為貴藥就是好藥, 因此用藥先看藥價, 其實藥品價格的高低, 主要與它的原材料有關, 原材料稀少, 採集艱難, 或工序複雜, 藥價便高, 反之則便宜。 藥品價格和療效不成正比, 譬如:硝酸甘油每片不過幾分錢, 但它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命良藥”。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對症下藥是關鍵。
求新心理
有些患者認為新藥比老藥好, 因此願用新藥而不願用老藥, 其實有些老藥用了數十年經久不衰, 而一些新藥卻因療效不確切、毒副作用大而曇花一現;還有些患者崇拜進口藥品, 認為進口藥療效比國產藥好。 其實一些進口藥不僅價格高, 而且並不適合我國患者, 如用吐根堿注射液治療耐藥菌感染性疾病,
求偏心理
一些患慢性病、疑難病的人, 由於治病心切, 往往盲目崇信偏方或秘方, 不管是否對症, 便貿然使用。 偏方在治某個病時也許會有一事實上效果, 但它畢竟只停留於感性認識, 而未昇華到理性認識, 使用者多是知其療效而不知為何有效, 更缺乏對其副作用或毒性的瞭解。 此外, 偏方或秘方多是由非正規醫生應用, 方法不統一, 也可因用法不當釀成大禍, 更有那江湖遊醫用此作為招搖撞騙、謀取病人錢財的幌子。 因此, 切忌盲目崇信偏方、秘方, 誤己害人。
求補心理
有些老年人認為補藥是萬能的, 可以有病治病, 無病防病。 實際上, 補藥只適用于虛證患者,
求中心理
有些人認為中藥無毒副作用, 所以患病後只看中醫。 但“是藥三分毒”, 中藥也不例外, 濫用會引起中毒, 甚至也會危及生命。 如服用六神丸過多, 會出現流涎、噁心、嘔吐、腹瀉、頭痛等症狀, 附子、草烏可引起心律不齊, 甚至心臟停搏。 少數中藥的毒性還很大, 比如川烏、南星等, 用之不當可引起嚴重後果。 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
求多心理
有些患者認為“韓信點兵, 多多益善”, 用藥不過如此。 其實藥物之間存在著配伍禁忌, 用藥不當會產生耐藥性、過敏反應等, 甚至加重臟器負擔, 反而不利於病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