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內固定材料是什麼?
骨科內固定材料是用來治療骨骼一類疾病的治療器材, 而骨科內固定材料可以有效達到修復骨骼受傷的組織, 然後還可以用來固定骨骼的一種器材, 一般情況下骨科內固定材料是由進口金屬固定器材所製作而成, 可以植入人體骨骼關節部位, 達到治療骨科疾病的功效, 而且對身體沒有很大的傷害。
骨科內固定材料是什麼?
目前金屬內固定材料仍發揮重要作用, 協助修復或替換已經患病或受損的骨組織。 金屬內固定材料的高比強度和抗斷裂韌性的特點, 使其適合成為固定裝置。 常用的骨科內固定材料包括不銹鋼、鈦、鈷-鉻合金等。 但是, 這些金屬生物材料在腐蝕或磨損過程中, 可能釋放有毒金屬離子和/或顆粒, 導致炎症級聯反應, 造成生物相容性的減少, 導致骨溶解, 甚至置入物失敗, 且其彈性模量與天然骨組織不能很好匹配,
鎂是一種輕金屬, 密度約為1.74g/cm3(密度僅為鋁合金的2/3, 鋼的1/4), 抗斷裂韌性比陶瓷大的多, 與其他常用的金屬置入物相比, 彈性模量和比強度更接近天然骨, 鎂離子還能夠刺激骨折端硬骨痂的生成、誘導成骨, 促進骨折癒合, 並刺激軟骨生成。 另外, 鎂是許多酶的輔助因數, 可穩定DNA和RNA的結構。
zreiqat等發現Ⅰ型膠原蛋白表達也明顯增高, 同時檢測到整合素α5β1和β1配體表達明顯增高, 提示鎂離子能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與黏附。 Mg2+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關鍵, 存在于天然骨組織中, 在人體陽離子中排第4位, 正常70kg的成人大概含1mol, 其中大約一半的鎂存在於骨組織中。 細胞外液中鎂的水準範圍在0.7~1.05mmol/L, 在體內由腎臟和腸維持平衡。 當血清鎂含量超過1.05mmol/L時, 可引起肌肉癱瘓、低血壓和呼吸窘迫, 高達6~7mmol/L時可致心臟驟停,
因此, 鎂及其合金作為可降解、承載負重的骨科置入物, 經過12~18周骨癒合期, 仍能保持力學完整性, 最終被自然組織所取代。 但是, 人體體液比自然環境更複雜, 體液內的氯化物含量約為150mmol/L, 其他陰離子對鎂也有腐蝕作用, 純鎂在生理pH(7.4~7.6)和高Cl-環境中會快速降解腐蝕(腐蝕反應為:Mg(s)+2H2O→Mg(OH)2(s)+H2(g)(1);Mg(s)+2Cl-(aq)→MgCl2(2);Mg(OH)2(s)+2Cl-→MgCl2(3)), 鎂置入物在骨折完整癒合前, 就失去了力學完整性, 且在腐蝕過程中產生氫氣的速率超過了宿主組織的處理速度。
儘管有了一些早期的成功嘗試, 該金屬置入物仍未能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但仍存在一些方法, 如應用合金元素和防護塗料, 降低其腐蝕速度, 當然這些處理也必須使用無毒的生物相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