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肩關節脫臼如何治療

肩關節脫臼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症表現, 這和肩關節的生理特點有關, 在所有的脫臼, 當中間關節的脫臼占50%以上, 出現脫臼的時候, 應該及時進行關節的復位治療。 另外, 平時生活當中應該加強調養, 避免出現頻繁的脫臼的現象, 這對於身體的健康危害是比較大的, 尤其是對於肩關節的神經組織造成非常大的損傷。

肩關節脫臼如何治療

1.手法復位

脫位後應儘快復位, 選擇適當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 使肌肉鬆弛並使復位在無痛下進行。 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劑下進行。 習慣性脫位可不用麻醉。 復位手法要輕柔, 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 常用復位手法有三種。

(1)足蹬法

患者仰臥, 術者位於患側, 雙手握住患肢腕部, 足跟置於患側腋窩, 兩手用穩定持續的力量牽引, 牽引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 同時旋轉, 內收上臂即可復位。

復位時可聽到響聲。

(2)科氏法

此法在肌肉鬆弛下進行容易成功, 切勿用力過猛, 防止肱骨頸受到過大的扭轉力而發生骨折。 手法步驟:一手握腕部, 屈肘到90度, 使肱二頭肌鬆弛, 另一手握肘部, 持續牽引, 輕度外展, 逐漸將上臂外旋, 然後內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線,

再內旋上臂, 此時即可復位。 並可聽到響聲。

(3)牽引推拿法

傷患仰臥, 一助手用布單套住胸廓向健側牽拉, 第二助手用布單通過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牽拉, 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牽引並外旋內收, 三方面同時徐徐持續牽引。 術者用手在腋下將肱骨頭向外推送還納復位。 二人也可做牽引復位。

復位後肩部即恢復鈍園豐滿的正常外形、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再摸不到脫位的肱骨頭, 搭肩試驗變為陰性, X線檢查肱骨頭在正常位置上。 如合併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 因骨折片與肱骨幹間多有骨膜相連, 在多數情況下, 肩關節脫位復位後撕脫的大結節骨片也隨之復位。

復位後處理:肩關節前脫位復位後應將患肢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置,

腋部放棉墊, 再用三角巾, 繃帶或石膏固定於胸前, 3周後開始逐漸作肩部擺動和旋轉活動, 但要防止過度外展、外旋, 以防再脫位。 後脫位復位後則固定於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後伸拉)。

2.手術重定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重定, 其適應證為:肩關節前脫位併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 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併肱骨外科頸骨折, 手法不能整複者;合併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 移位明顯者;合併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3.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治療

肩關節脫位後超過三周尚未復位者, 為陳舊性脫位。 關節腔內充滿瘢痕組織, 有與周圍組織粘連, 周圍的肌肉發生攣縮, 合併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癒合, 這些病理改變都阻礙肱骨頭復位。

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處理:脫位在三個月以內, 年輕體壯, 脫位的關節仍有一定的活動範圍, X線片無骨質疏鬆和關節內、外骨化者可試行手法復位。

復位前, 可先行患側尺骨鷹嘴牽引1~2周;如脫位時間短, 關節活動障礙輕亦可不作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