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養生“八不食”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鈕而蝕, 魚餒而肉敗, 不食。 色惡, 不食。 臭惡, 不食。 失飪, 不食。 不時, 不食。 割不正, 不食。 不得其醬, 不食。 沽酒市脯, 不食”。 這八不食分為三類:一、色味方面:食物變顏色了不吃, 變味了不吃。 二、食物品質方面:糧食陳舊了不吃, 魚和肉不新鮮了不吃, 不新鮮的菜蔬不吃。 三、製作方面: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 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 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熟肉不吃。
專家建議:所謂“病從口入”, 吃的東西不對, 最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冬去春來, 天氣逐步炎熱潮濕起來, 微生物活躍, 容易引發食物腐敗變質,
此外, 孔子提倡吃應季的食物“不時不食”, 而在《黃帝內經》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歲備物”, 就是說要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采備藥物、食物, 這樣的藥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氣, 氣味淳厚, 營養價值高。 在中醫看來, 食物和藥物一要講究“氣”, 二要講究“味”, 它們的氣味只有在當令時, 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時候, 才能得天地之精氣,
“唯酒無量, 不及亂”
孔子酒量不大, 電影《孔子》中他向魯君請命救下漆思弓後, 就有孔子與子路等一班弟子一同暢飲的鏡頭。 不過他都能自我遏止、適量而飲, 是所謂“唯酒無量, 不及亂”。
專家建議:交際應酬中, 喝酒往往是難以避免的, 但酒精是肝臟的“剋星”, 長期大量飲酒, 酒精會損傷肝細胞, 導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
“不撤薑食, 不多食”
意思是說, 每次餐桌之上, 都必須要有生薑吃, 但是每頓飯都不能多吃生薑。 民間有種說法“冬吃蘿蔔夏吃薑, 不找醫生開藥方”。 這句俗語道出了夏季吃薑的好處, 那麼薑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讓孔子也大為推崇呢?又該怎麼吃才正確呢?
專家建議:生薑用於解表,
中醫認為應該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夏季吃薑的好處是溫養脾胃和全身陽氣, 對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為適合。 但吃多則易傷陰助火。
“肉雖多, 不使勝食氣”
“勝”就是勝過、超過的意思, “氣”就是主食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儘管各種美味的肉類非常之多, 但是吃的時候不能讓肉食總量超過主食的總量。
專家建議:孔子不提倡“恥衣惡食”, “惡食”意即挑食、偏食, 與飲食上“食不厭雜”的現代營養學上的科學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論是一致的。 按照營養保健要求, 膳食中不可忽視食物纖維, 膳食上不偏食, 葷素結合, 粗細搭配。 這樣就可能獲得較為全面的營養, 它將極大地促進健康。
《皇帝內經》中說到“茲食肥甘足生大疔”, 意思是過量吃肉就會產生瘡瘍類的疾病, 現代研究更是發現與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肝膽病、癌症慢性疾病復發密切相關。 專家認為, 飲食不能沒有節制, 按照國際標準來說, 每餐應1/3是素菜、1/3肉、1/3主食, 這樣的食物搭配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