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嬰兒下巴抖動是回事

嬰兒下巴頻繁抖動, 一般都是因為小兒局部抽動症所引起的, 目前對於這種症狀的原因, 並沒有完全弄清楚。 不過, 孩子的精神因素或者是模仿心理, 可能會導致孩子存在著這樣的行為。 想要緩解這種症狀, 可以通過心理行為療法、行為矯正以及藥物治療等方式。 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小兒局部抽動症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一、病理病因

對兒童抽動症的病因尚未完全弄清。 認為有特殊素質的兒童, 當有各種精神因素或模仿他人動作時, 易形成異常運動性條件反射。

二、心理行為療法

(1)消除誘因:短暫性抽動障礙中, 特別是抽動時間不長的患兒, 在行為約見中往往不難尋找出誘因。 年幼兒童的誘因通常是看緊張的電視或錄影節目、玩遊戲機、耳聞目睹害怕的事物所致, 因此, 尋找誘因並消除它至關重要, 也是從根源上對抽動症的治療。

(2)詳細分析心理因素:應對患兒病前的心理因素應詳細分析,

找出可能的致病誘因, 然後予以解決。 年長兒童常因遭受意外, 家庭衝突、學習壓力太大而產生抽動。 如各種矛盾的調整, 家庭矛盾, 父母、祖父母對小兒的過度要求和強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緊張情緒必須予以解決。 如有學校因素, 應與教師聯繫協同解決。 對屬於無法解決的因素, 則應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 幫助患兒分析精神誘因, 找出正確對待的辦法。

(3)給家長以必要的指導:對患兒的父母說明此病的性質, 不要驚慌失措, 這樣可消除由於父母的過分關注所造成的強化作用。 父母對抽動常常過於擔憂, 應使父母瞭解抽動發生的誘因, 合理安排患兒生活、學習和活動。

對患兒的抽動症狀不要提醒。 指責和給予過度的關注, 因為這樣使患兒更緊張, 對抽動的控制不利, 而是對患兒的抽動應採取不予理睬態度, 可使症狀逐漸消退。 多數病人經過數月後症狀會自然消失。 幫助患兒消除誘因, 提供一個良好而又寬鬆的家庭環境。

三、行為矯正

鼓勵患兒自行控制抽動, 採用正性強化的方法如獎賞其通過努力, 克服並減少抽動, 並且用放鬆的方法減少患兒的精神緊張, 這對年幼兒童較為有效。

四、藥物治療

抽動症一般無需藥物治療, 只有當抽動明顯地影響患兒的運動和說話,

干擾人際關係和課堂學習時, 才給予藥物治療,

(1)消除誘因:扁桃腺炎、變態反應性結膜炎、鼻炎、上感等有時為兒童抽動症的誘因。 因此, 首先應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

(2)氟呱啶醇(haloperidol, HAL):可阻斷多巴胺受體。 劑量0.02~0.05mg/(kg·d), 從小量開始口服, 0.25mg, 2次/d, 無效時逐漸加量, 直至滿意效果, 使症狀獲得控制而無副作用。 兒童可達1~6mg/d, 本藥易引起錐體外系副作用, 其中以急性肌張力障礙及靜坐不能最常見。 大劑量應用還可致心肌損傷。 為防止錐體外系副作用, 可合用安坦或東莨菪堿。

(3)對嚴重焦慮患兒可加用地西泮(安定)(1.25~2.5mg, 2次/d)或氯氮(利眠寧)(2.5~5mg, 2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