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與養生的原則是什麼
養生是生活當中常常被談論的話題, 中醫藥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是極為常見的一個話題, 很多的疾病也是通過選擇中醫來進行治療, 當然有很多注重養生的朋友們也會選擇中醫的方法來進行養生, 中醫可以說是在我們國家認可度最高的, 那麼中醫藥與養生的原則是什麼呢?你對這個問題又瞭解多少呢!
為了便於掌握, 中醫養生學的理論, 有必要予以總結和歸納, 提出若干基本原則, 用以指導養生實踐。 事實上, 千百年來所產生的諸多形式的養生方法, 正是遵循了這些基本原則。
協調臟腑
五臟間的協調, 即是通過相互依賴, 相互制約, 生克制化的關係來實現的。 有生有制, 則可保持一種動態平衡, 以保證生理活動的順利進行。
臟腑的生理, 以“藏”、“瀉”有序為其特點。 五臟是以化生和貯藏精、神、氣、血、津液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傳化水穀、排泄糟粕為其生理功能。
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只有經絡通暢, 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 只有經絡通暢, 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 內外相通, 從而養助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禦精神, 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 新陳代謝旺盛。 所以說, 經絡以通為用, 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 一旦經絡阻滯, 則影響臟腑協調, 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 因此, 《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 皆出於經隧, 以行血氣, 血氣不和, 百病乃變化而生”。 所以, 暢通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 貫穿於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清靜養神
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 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 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 因而, 養神就顯得尤為重要。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 其藏在心, 靜以養之”。 所謂“靜以養之”, 主要是指靜神不思、養而不用, 既便用神, 也要防止用神太過而言。 《素問·痹論》中說:“靜則神藏, 躁則消亡”, 也是這個意思。 靜則百慮不思, 神不過用, 身心的清流有助於神氣的潛腔內守。 反之, 神氣的過用、躁動往往容易耗傷, 會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所以,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強調了清靜養神的養生保健意義。
節欲葆精
由於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 要想使身體健康而無病,
調息養氣
養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保養元氣, 一是調暢氣機。 元氣充足, 則生命有活力, 氣機通暢, 則機體健康。
保養正氣, 首先是順四時、慎起居, 如果人體能順應四時變化, 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 不致耗傷。 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蒼天之氣清靜, 則志意治, 順之則陽氣固, 雖有賊邪, 弗能害也。 此因時之序”。 故四時養生、起居保健諸法, 均以保養元氣為主。
保養正氣, 多以培補後天, 固護先天為基點, 飲食營養以培補後天脾胃, 使水谷精微充盛,
看了上述文章的相關介紹, 中醫藥與養生之間存在的聯繫以及原則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 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希望人們都能夠掌握, 只有掌握了中醫藥與養生之間存在的聯繫, 我們才能夠通過中醫的方法來進行更好的養生, 才能夠更好的保健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