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頭鴨的做法
很多的朋友認為青頭鴨是一種瀕危的保護動物。 其實這裡說到的青頭鴨, 是人們飼養的, 並不是真正野生的青頭鴨。 一般在北方地區, 我們經常食用的是大白鴨, 但是在南方地區, 食用飼養的青頭鴨是非常常見的。 人們會用青頭鴨來煲湯或者是炒制。 那麼, 青頭鴨具體的做法是什麼呢?
青頭鴨清補涼湯有清熱去燥的功效, 秋季適合吃鴨, 下面就來看看青頭鴨清補涼湯的做法。
青頭鴨清補涼湯所需材料
原料:青頭鴨, 豬腱肉
輔料:沙參, 蓮子, 百合, 斑竹, 淮山, 蜜棗, 芡實
配料:鹽
青頭鴨清補涼湯的做法
1、把淮山去皮, 洗乾淨, 切片, 豬腱肉洗乾淨切塊, 青頭鴨洗乾淨, 斬塊。
2、鍋裡放水燒開, 放入鴨肉和豬肉焯去血水, 撈出洗乾淨, 瀝幹。
3、把鴨肉、豬肉和所有輔料放入砂鍋裡, 加入適量清水, 大火煮開, 再用小火燉兩小時, 最後, 加鹽調味即可。
青頭鴨清補涼湯小貼士
1、把鴨和豬肉焯過水再煮湯, 可以去掉腥味, 而且湯更清甜。
青頭鴨營養價值之一:蛋白質
可食部分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16-25%, 比畜肉含量高得多。 鴨肉中的脂肪含量適中, 比豬肉低, 易於消化, 並較均勻地分佈於全身組織中。
青頭鴨營養價值之二:維生素
鴨肉是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比較多的肉類, 對心肌梗塞等心臟病有保護作用, 可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
青頭鴨營養價值之三:礦物質
與畜肉不同的是鴨肉中鉀含量最高, 還含有較高量的鐵、銅、鋅等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