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三伏養生面面觀 補水去火要及時
“熱在三伏” 養生也在三伏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 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
“三伏天”悶熱潮濕, 最容易誘發各種夏季流行疾病, 因此, 關於“三伏”時期如何養生保健也成為大家要關注的話題。
“夏練三伏”好嗎?
俗語說“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 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 現代醫學證明, 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 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 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 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 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 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 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 百毒不侵”。 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
當然, 也不能躲在有空調的家裡不出門, 因為那樣會使身體的適應能力更加下降。 應當適當走出家門, 做些適當的運動為好。 如游泳, 練太極拳或到避暑勝地去旅遊等, 都會使盛夏生活過得很充實而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 適宜清補”。 夏天酷熱高溫, 人們喜冷飲, 喝水多, 導致濕氣侵入人體, 而外濕入內, 使水濕固脾, 引起脾胃升降, 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 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 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 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 “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 上佳選擇:苦瓜、番茄等性涼、清暑的蔬果, 同時, 牛奶性微寒, 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 也是“去火”良品。
三伏飲食——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 胃為後天之本。 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 脾胃功能較為遲鈍, 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 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 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 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 冬為陰, 夏為陽, 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 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 人體陽氣, 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 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 三伏天, 人稍勞作或運動, 就大量出汗, 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 因此, 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中醫主張‘以通為用, 以通為補’, 疏通六腑, 暢達氣機, 升清降濁。 所以一年當中, 在夏至、入秋之前, 都不宜過補。 三伏天應以飲食調養為主。 夏季飲食調養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 此外, 夏季食欲減退, 脾胃功能較為遲鈍, 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