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藥材桑枝有何功效

桑枝這是中藥的一種, 其對于人體有不少的好處, 可以用來治療人體的風濕關節腫痛、用來調理人體氣血循環、用來消腫止痛以及估計人體脾胃腎臟等等。 面對桑枝這種中藥需要人們能夠詳細的了解一下其功效才能夠更好的運用它, 那么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中藥材桑枝有何功效?

桑枝的功效和作用

1.祛風邪、通血絡 《證治要訣·中風》曰:“風乘之也, 輕則為感, 重則為傷, 又重則為中。 ”風邪中于經絡, 則氣血運行不暢, 經絡失養, 而肢體拘攣;風邪襲于肌膚, 則肌膚間氣血受阻, 脈絡不和, 皮膚中融融如蟲行而癢作矣。 桑枝祛風通絡行氣血, 濡肢節, 止瘙癢, 而用于四肢拘攣和肌膚風癢癥。

2.祛風濕、利關節用于風、寒、濕痹。 《癥因脈治 ·痹癥論》曰:“痹者, 閉也。 經絡閉塞, 麻痹不仁。 或攻注作疼, 或凝結關節、或重著難移, 故名日閉。 ”風氣勝者為行痹, 風性數變,

故關節疼痛于上、下肢時時走竄;寒氣者為痛痹, 寒性凝滯, 氣血閉阻較甚, 故關節疼痛劇烈, 痛有定處;濕氣者為著痹, 濕性粘滯重濁, 放關節沉重麻木。 桑枝性味苦, 平, 善走竄于肢節, 祛風燥濕通絡, 散行痹之風邪, 祛著痹之濕滯, 通痛痹之血絡, 而療風、寒、濕痹。 故《本草備要》曰:“利關節, 養津液, 行水祛風。 ”

3.利水氣、消浮腫, 用于腳氣浮腫等證。 脾為土, 喜燥惡濕, 外濕因脾, 或脾虛寒濕內生, 均可致脾失健運, 影響津液的輸布而成水腫, 水性趨下, 濕氣下注而雙下肢腫甚, 甚可潰爛成瘡, 稱之為腳氣浮腫, 桑枝苦平入脾肺二經, 開水之上源, 利水消腫;燥脾土之濕, 形似枝而循駛, 祛雙下肢之濕, 水去濕除, 腳氣浮腫自愈。 《圣濟總錄》方中即以桑枝單昧藥,

炒后, 以水一升, 煎二合, 每日空心服之, 以治水氣腳氣。 甚效。

桑枝的藥理作用

1.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 桑枝對淋巴細胞轉化率低下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如將淋巴細胞轉化率低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 各患者除給相應的治療外, 桑枝組每天加用桑枝30克煎服,

對照組不用桑枝。 經一個月治療, 淋轉率與用藥前比, 對照組無差別;而桑枝組顯著提高。

2.具有一定的抗布氏桿菌的作用, 其機理不詳。 用桑樹湯治療慢性布氏病, 對照觀察, 治療組有一定的療效。

桑枝的配伍應用

1.配桑葉, 疏通兼備, 清熱疏風解表, 祛風通絡止痛益彰。 多用于風寒濕熱痹證等。

2.配桑寄生, 一補一通, 相互為用, 補肝腎, 壯筋骨, 祛風濕, 通絡道, 止疼痛, 降血壓益彰。

3.配桂枝, 溫經散寒, 通絡止痛, 祛風除痹效佳。 多用于風寒濕痹、肩背肢節酸痛。 《本草撮要》曰:“桑枝, 功專去風濕拘攣, 得桂枝治肩臂痹痛。 ”

4.配檉柳枝, 祛風力強, 行氣止癢力佳, 多煎湯沐浴, 治風疹身癢, 肌膚瘙癢等癥。 《本草撮要》曰:“黎枝, 得檉柳枝洗遍身癢。

桑枝的方劑制劑

1.治臂痛方(《本事方》) :桑枝一小升、細切, 炒香.以水三大升, 煎取二升, 一日服盡, 無時。

2.治高血壓(《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科選編》) :桑枝、桑葉、茺蔚子各五錢, 加水1000毫升, 煎成600 毫升。 睡前洗腳30-40分鐘, 洗完睡覺。

3.桑枝煎(《圣惠方》) :桑葉十斤(銼), 益母草三斤(銼)。

上藥, 以水五斗, 慢火煎至五升, 濾去渣, 入小鐺內, 熬為膏。 每夜臥時, 用溫酒調服半合治紫癜風。

4.治水氣腳氣(《圣濟總錄》) 桑條二兩、炒香, 以水一升, 煎二合, 每日空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