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心靜自然涼 靜坐功的三大要點

“在天為熱, 在地為火”, 最易入心, 可致人體體溫調節失去平衡, 大量蓄熱, 造成中暑。 心主神志, 暑熱之邪侵入人體, 熱擾心神, 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

坐臥不安, 思緒雜亂, 性情急躁。 “心靜”是抵禦熱浪的重要方法, 此時最宜安神定志, 靜坐打功。 靜坐功的要點在於調身、調心和調息。

調身

就是端正身體的姿勢。 採用坐式, 可盤膝坐, 也可垂腿端坐。 盤膝坐時, 左手背安放在右手掌上方, 然後兩手輕擱在兩小腿上, 貼近小腹。 垂腿端坐時, 將兩手放在兩大腿上部, 掌心向下, 自然放平。 身體務求平直, 背部不能倚靠物件, 面朝正前方, 兩眼微合, 兩唇輕閉。 舌抵上齶, 或舌在口中攪動數遍後, 微微用口呵出濁氣。 用鼻微微納氣, 如口中津生, 應慢慢咽下, 可用意念深咽至腹部丹田。

調心

就是排除雜念, 意守丹田。 首先要放鬆, 小到兩眼、手指, 大到全身, 要真正做到毫不緊張, 毫無拘束。

可分前面、後面、兩側部3個方向, 自上而下, 用意念逐處放鬆。 同時要摒棄雜念, 不回憶往事, 勿牽掛眼前事務, 全部意念都集中到少腹丹田。 練功者平時即宜保持心意平和, 精神愉快, 情緒樂觀。

調息

就是調整呼吸, 這是靜坐功中最重要的一環。 呼吸採取鼻吸口呼, 用鼻徐徐吸進新鮮空氣, 使肺部舒張, 膈肌下降;呼氣的時候, 用口呼出, 下腹部收縮, 使膈肌向上升。 氣息要逐步加長, 使之深達腹部丹田, 以減少腹部血液的滯流, 保證全身氣血的調暢。

整個過程可持續30~60分鐘, 而後徐徐鬆動手足肢體, 張目站起, 切忌忙亂收功。

靜坐方法

(1)雙腿盤膝平坐在床榻, 左右手掌重疊, 兩拇指相對, 手背向下, 貼于丹田處。

(2)脊背自然直立, 雙目微閉,

下頜微微內收, 舌抵上齶, 意守丹田。

(3)調息6次, 然後改為自然呼吸。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後, 呼吸可改為深、細、長, 呼吸次數可酌情減少。

(4)慢慢睜開雙眼, 雙手掌對搓數下, 上下乾洗面3~6次, 即可結束。

練功注意事項

(1)開始練功時, 雙腿可單盤, 待適應後, 改為雙盤。

(2)手掌重疊, 男左手在下, 女右手在下。

(3)每次靜坐時間不少於30分鐘。

適應症

靜坐法通過調心、調息、調力來調整機體功能, 具有祛病強身的效果, 適應於體質較弱或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老人練習, 尤其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療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