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牛眼珠的功效與作用

牛眼珠作為一種中藥材, 你知道它的藥用價值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嗎?中醫都是如何利用牛眼珠來治療疾病的呢?還有日常在使用牛眼珠治療疾病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別著急, 我們為大家一一解答。

【別名】 牛眼球、牛目周、牛眼睛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錢科植物牛眼馬錢的種子。

【原形態】 攀援木質藤本, 長達10m。 除花序和花冠外, 全株無毛。 小枝對生, 變態枝成為螺旋狀曲鉤, 鉤長2-5cm, 老枝有時變成枝刺。 單葉對生;葉柄長4-6mm;葉片圓形或卵狀橢圓形, 長4-8cm, 寬2.5-4cm, 先端短漸尖或急尖, 基部圓形, 全緣;基出脈3-5條, 緊靠邊緣的2條脈纖細,

小脈成網眼狀, 在葉背突起。 三歧聚傘花序頂生, 長2-4cm, 被短柔毛;苞片小;花萼小, 裂片卵狀三角形;花冠管長約3-4mm, 白色或淡黃色, 裂片窄, 與管等長, 基部內面有長柔毛;雄蕊和子房均無毛。 漿果球形, 熟後鮮紅色, 直徑2-4cm, 果皮光滑, 略硬, 紅色或橙黃色。 種子扁圓形, 直徑1-2cm, 中間凹陷, 邊緣有花紋。 花期4-6月, 果期6-12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疏林下或灌叢中。

【性狀】 性狀鑒別 種子扁圓形, 直徑0.8-1.5cm, 厚0.2-0.3cm, 一面稍凹, 另一面稍突起。 表面灰棕綠色, 被匍匐狀短毛茸, 由中央向四周射出, 子葉心形, 葉脈3條, 胚根長約1.5mm。 氣微, 味微苦。 顯微鑒別 種皮表皮非腺毛長200-750μm, 直徑約20μm, 壁有8-9條肋狀增厚, 扭成辮狀, 先端漸尖, 基部石細胞狀。

【化學成份】 種子含番木鼈堿(strychnine)和馬錢子堿(brucine)。

【性味】 苦;性寒;大毒

【功能主治】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主風濕痹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 0.5-1g。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

【注意】 不可久服, 以防中毒。 孕婦禁服。 《全國中草藥彙編》:"本品不可長期服用, 過量可致頸面僵硬, 瞳孔散大, 呼吸急促, 輕微刺激可引起抽搐和角弓反張, 痙笑, 震顫等中毒症狀。 "

【摘錄】 《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於牛眼珠的一些基本資料, 希望大家可以多學一點中草藥的知識, 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