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以陰陽學說之理悟太極養生之道

以陰陽學說之理悟太極養生之道

太極拳, 為什麼取“太極”二字命名­因為“太極”是一, 是天地、乾坤、剛柔、陰陽一切事物的混合體。 它像原子核一樣不斷分裂:一分二, 二分匹…以至無窮.但它的基本分子, 永遠是一, 太極也永遠是太極。

太極是用兩條魚組成的圓球, 圓周內的黑魚代表陰, 白魚代表陽, 用S線定平衡, 各自占半球位。 以示陰陽“相互為根”, “相互依存”, “相互轉換”, “相互生化”, 說白了, 太極代表閉陽, 太極拳己用陰陽運動之理來技擊, 來健身的, 陰陽學說就是將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分成陰與陽兩大類。 認為一切事物的形成、發展與變化,

全賴於陰陽二氣的運動轉換與變化。 最初的陰陽現象, 僅僅是指陽光的背與向。 背陽光一面屬陰, 向陽光一面屬陽.繼而不斷引伸, 用來象徵氣候的寒與熱, 寒為陰, 暖為陽, 包涵大自然所有現象, 暗為陰, 明為陽, 月為陰日為陽, 夜為陰晝為陽, 靜為陰動為陽, 下為陰上為陽, 黑為陰白為陽, 慢為陰快為陽。 雌為陰雄為陽, 偶數為陰單數為陽, 弱為陰強為陽, 下為陰上為陽, 右為陰左為陽……等等、陰陽二氣無所不在, 無處不在, 從人體看, 右手為陰左手為陽, 五臟為陰六府為陽, 胸部為陰背部為陽:如果仰臥在上腹屬陽, 背在下屬陰。 再拿一本書為例, 整本書放在桌上, 書的內頁為陰封面為陽, 若把書打開, 書頁變成陽封面變成陰,
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存在一反一正。 一陰一陽, 就這樣反反正正, 陰陰陽陽變化著, 每種物體都存在陰陽二性, 曠謂“一陰一陽由之道”。

陰陽學說內涵:一、陰陽互根。 是陰與陽相互依存的根據。 相互比較而存在。 沒有陰就沒有陽, 沒有陽也沒有陰。 二、陰陽消長。 事物在不斷地運動與變化著, 陰長則陽消, 陽長則陰消;三、陰陽轉化, 陰陽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會向對立面轉化, “重陽必陰, 重陰必陽”。

天地自然一切事物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都應保持陰陽平衡。 太極拳是一項促進人體身心健康的武術運動, 它的拳理中包涵陰陽學說之理, 養生之道。 力求意守太極, 開合自然, 以柔克剛, 上下相隨, 行雲流水, 培養本元……拳理中都包涵有陰陽學說理念。

一、意守太極

《太極拳論》要求運動前莊嚴肅立, 合目息氣, 兩手下垂, 身體端正, 雙腳平立, 心中一物無所存, 一念無所思, 渾然如混沌時的無極, 故稱無極樁。

起勢時, 手腳未動, 陰陽南微至著, 迴圈無端, 處於似動非動, 恭正之中。 激起陰陽開合之機, 消息盈虛之數, 心中頓生拳念, 壹志凝神, 專主於動, 陰陽二氣開始生化, 這時定名為太極。 太極者乃天地自然之運行, 陰陽之開合, 一絲不假強力。 隨著陰陽自然而運拳調動肝、心、脾、肺、腎五臟, 喚醒木、火、土、金、水五行, 套路遍及東、南、西、北, 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八卦)。 隨著套路進退運轉, 最終圓到原位(收勢), 還原於無極, 太極拳運動的全過程意味著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陰陽),

兩儀生五行, 五行生八卦的《周易》之理, 陰陽學說之理。

二、開合自然

“開合虛實”是拳經之一, 意即用自然之氣運於自身。 其屈伸往來, 收放擒縱, 一開一合, 一虛一實是太極拳又一妙招。 《太極拳譜雲》:“一開一合妙人微, 上下四旁泄化機。 縱使六子俱巧舌, 也難描寫雪花。 ”《拳經》雲:“開合之無定, 屈伸勢相連, 太極分陰陽, 神龍變無方。 一開一合, 莫非自然, 開則俱開, 合則俱合, 開中有合, 合中有開, ”在人體中有內外三合:內三合, 心與意合, 意與氣合, 氣與力合;外三合:肩與胯合, 肘與膝合, 手與足合。

合即和諧。 天地陰陽相合, 人體陰陽相合, 求得天無災、人無病, 太極拳套路是根據陰陽學說哲理創編的。 明白陰陽哲理, 就明白太極拳養生之道。 道給人們的恩賜是生命,

在太極神韻中體會到的恩澤便心靈淨化、生命昇華。 人命和則生, 人天和則靈, 人拳和則活。 動作和諧才能淨心、虛心、守心和養生、修身、惜身。 “無私、無欲、無為”乃太極長生之道。

三、以柔克剛

習武者都有一股陽剛之氣, 練太極拳就是要用“以柔克剛”, 達到剛柔相濟, 陰陽平衡之目的。 《太極拳譜》“百煉成鋼, 何堅不摧, 先極柔軟, 後極堅剛, 外操柔軟.內含堅剛, 非有心之堅剛, 實有心之柔軟”。 太極拳決不可失之綿軟:周身往復, 以精神意氣之為本, 用久自然貫通。 運動功夫, 先化硬為柔, 然後練柔成剛, 亦柔亦剛, 剛柔適中, 方見陰陽平衡。 柔為陰, 剛為陽, 只有剛柔並濟, 才適陰陽學說之理, 故學練太極拳者, 先要摧毀自身的堅硬剛性。

而後用柔性指揮動作。 各派太極拳法都保持了“柔中寓剛, 綿裡藏針”的剛柔互容風格。 其實, ”純柔無剛或純剛無柔”的武術功夫是是沒有的。 何況是太極拳。 有柔無剛不能克敵, 有剛無柔難以制勝。 用於健身運動的太極拳更應“以柔克剛”, “剛柔相濟”來凋節人體的生理平衡。

四、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也是“陰陽互根”的一種。 上為陽下為陰, 這裡說的“上下相隨”, 是指四肢上下協調, 手隨步發, 腳跟手行。 《太極拳論》說:“其根在腳發於腿, 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 由腳而腿, 而腰, 總須完成一氣。 ”腳與手關係如此, 但腰是中心, 起主宰作用。 每一式動作的完成, 其頭、軀幹、四肢必須隨腰動而動。 在形體上提倡“上下相隨”是求陰陽協調, 陰陽調和, 上下配合, 達到“一動百動,無有不動”的境界,太極拳的走架行動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做到“用意不用力”,這也是根據陰陽學說搞定。因為心在內屬陰.力在外屬陽,“心力齊發”、“陰陽互動”,完成上一個動作,意念到下一個動作,即所謂“一動百動,尤有不動”。一動接一動“綿綿不斷”,從始至終根據陰陽規律完成全套動作。

五、行雲流水

行雲雖是大自然中的“過客”,但萬里晴空如果沒有烏雲,陽盛陰衰,久晴不雨,就會造成旱災,有烏雲漫遊,陰陽調和而後雨澤降,兆豐年。用行雲借陰補陽,此亦拳理中的陰陽之道:流水,從山澗起程而來,又從小溪裡潺潺流去,來是陽剛之氣,去是補腎陰精。這一來一去,一陽一陰,匯合組成寬闊和諧的江河,水在其中靜養成一具特有本性,無上美德。它滋潤萬物而又不與眾生爭利,一生處在低位沒有一聲怨言,我們居住若能如水一樣順乎自然,自能隨遇而安;心胸如水一樣靜默深遠,自會恬靜忘我;待人如水一樣無私,可以潤澤萬物,效法上天;說話如水一樣堵止開流,自能遵守信用;從政如水一樣浩身淨化,定能很好理政治國;工作如水一樣隨物成形,自能發揮才幹;行動如水一樣涸溢隨時,自會順應朝流,天天向上,水有如此美德,難怪道教祖師老子寫《道德經》第八章首句就是“上善若水”。王宗嶽寫《太極拳經》把柔和連綿不斷動作,比似“行雲流水”、意識到水是經過陰陽學家點評的好物種:用“行雲流水”手法打太極拳,自能得到雲、水的靈氣,滋潤心田,播下長壽的種子。

六、培養本元

練太極拳的根本目的是強身鍵體。陳鑫的《太極拳論分類語錄》最後提到“培養本元”。是因“心為一身之主,”腎為生命之源”。培其根源的主要手段是運動,運動最佳項日是太極拳。因為太極拳理中含陰陽養生之道。“任說于言萬語,莫若清心寡欲,與其本原,以養元氣,身體強壯,拳術自然勝人一籌”,孟子曰“大匠誨人,必以規矩”。練太極拳的規矩是什麼­是以陰陽學說為基礎的“拳經”、“拳譜”、“拳師”。俗話說“無師不度”。空耍拳勢,原無定格。何遵循成規又不可死守成規《拳論》“拳打萬遍,神理自現”。要想從太極拳理中得到養生之道,就得老老實實遵循陰陽學說,熟讀太極拳經,長久堅持鍛煉。詩雲:“人人各具一太極,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日久能無懈,妙理迴圈自然通。”

達到“一動百動,無有不動”的境界,太極拳的走架行動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做到“用意不用力”,這也是根據陰陽學說搞定。因為心在內屬陰.力在外屬陽,“心力齊發”、“陰陽互動”,完成上一個動作,意念到下一個動作,即所謂“一動百動,尤有不動”。一動接一動“綿綿不斷”,從始至終根據陰陽規律完成全套動作。

五、行雲流水

行雲雖是大自然中的“過客”,但萬里晴空如果沒有烏雲,陽盛陰衰,久晴不雨,就會造成旱災,有烏雲漫遊,陰陽調和而後雨澤降,兆豐年。用行雲借陰補陽,此亦拳理中的陰陽之道:流水,從山澗起程而來,又從小溪裡潺潺流去,來是陽剛之氣,去是補腎陰精。這一來一去,一陽一陰,匯合組成寬闊和諧的江河,水在其中靜養成一具特有本性,無上美德。它滋潤萬物而又不與眾生爭利,一生處在低位沒有一聲怨言,我們居住若能如水一樣順乎自然,自能隨遇而安;心胸如水一樣靜默深遠,自會恬靜忘我;待人如水一樣無私,可以潤澤萬物,效法上天;說話如水一樣堵止開流,自能遵守信用;從政如水一樣浩身淨化,定能很好理政治國;工作如水一樣隨物成形,自能發揮才幹;行動如水一樣涸溢隨時,自會順應朝流,天天向上,水有如此美德,難怪道教祖師老子寫《道德經》第八章首句就是“上善若水”。王宗嶽寫《太極拳經》把柔和連綿不斷動作,比似“行雲流水”、意識到水是經過陰陽學家點評的好物種:用“行雲流水”手法打太極拳,自能得到雲、水的靈氣,滋潤心田,播下長壽的種子。

六、培養本元

練太極拳的根本目的是強身鍵體。陳鑫的《太極拳論分類語錄》最後提到“培養本元”。是因“心為一身之主,”腎為生命之源”。培其根源的主要手段是運動,運動最佳項日是太極拳。因為太極拳理中含陰陽養生之道。“任說于言萬語,莫若清心寡欲,與其本原,以養元氣,身體強壯,拳術自然勝人一籌”,孟子曰“大匠誨人,必以規矩”。練太極拳的規矩是什麼­是以陰陽學說為基礎的“拳經”、“拳譜”、“拳師”。俗話說“無師不度”。空耍拳勢,原無定格。何遵循成規又不可死守成規《拳論》“拳打萬遍,神理自現”。要想從太極拳理中得到養生之道,就得老老實實遵循陰陽學說,熟讀太極拳經,長久堅持鍛煉。詩雲:“人人各具一太極,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日久能無懈,妙理迴圈自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