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倒行逆施”健身養生有潛在危險

公園中, 常可見到有老人倒退走路, 為保障彼此人身安全, 你得趕緊讓道。 原來, 這是古代留下來的養生保健方式。 有人篤信“反其道而行之”是最有效的健身方式, 最佳榜樣莫過於《射雕英雄傳》裡的歐陽鋒, 他倒立行走, 天下無敵, 因此不少人也熱衷於練習倒立。 更有的人不走尋常路, 偏要赤腳走鵝卵石……這些“倒行逆施”的鍛煉方式值得提倡嗎?廣州有醫學專家提醒, 這樣做的保健作用有限, 練習時須提防摔傷、大腦爆血管等意外。

“倒行逆施”, 令老伯摔壞腦子

家住浙江寧波邱隘鎮的70歲王老伯患有頸椎病,

聽別人說倒著走路有治療作用, 就每晚到村口練習。 2011年2月13日晚上7時左右, 他吃完晚飯照例去村口倒走, 走著走著突然前腳絆後腳, 一下子摔倒, 頭部著地。 大約兩個小時後, 他被好心的鄰居發現, 被攙扶回家。 之後他一直覺得頭痛, 嘔吐不止, 最後不省人事, 被子女送到醫院搶救, 不幸的是, 他再也沒有醒來。

倒行:不能提升身體運動能力

倒著走, 到底有沒有用?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骨科主任梁偉國稱, 從生物力學的原理分析, 人體脊柱與下肢關節是適應向前走路的。 走了幾十年之後, 每個關節的應力點在不斷重複的著力之下發生退行性病變, 經常用到的韌帶會有所縮短, 肌肉也會緊張疲勞, 從而造成酸痛。 倒行可以活動關節不常受力的部分,

讓其也磨損一點, 讓韌帶和肌肉放鬆, 理論上有助於關節的應力趨於平衡, 在短時間內有舒緩疼痛的作用。 梁偉國說:“倒行作為一種健康保健的方法未嘗不可, 但不能逆轉關節的退變, 也未證實對頸椎病有什麼療效。 ”

在倒行的過程中, 眼睛看不到地上的情況, 如果控制得不好就很容易摔跤。 一旦跌倒, 雙手很難支撐, 容易扭傷踝關節。 很多人在倒行時不自覺地扭頭看後方, 可增加頸部肌肉疲勞。 下山時倒行, 一旦摔倒還可翻滾而下……

因此, 梁偉國建議身體不那麼敏捷的人不要用這種方式鍛煉, 而且身體遲鈍、平衡力差的人也不可能通過倒行提升運動能力, 走路也不會因為倒行而變得更穩。

走鵝卵石:能醫百病沒有依據

廣州的白雲山等公園紛紛設置了由鵝卵石鋪成的健身小徑, 上面不乏脫了鞋行走的群眾。 他們相信足底有豐富的穴位, 走在鵝卵石上能提神醒腦。 這其實屬於反射按摩療法的範疇, 認為足底的區域代表著身體的各部分與器官, 刺激足底能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 包括尿床、打嗝、貧血、耳聾、脫髮、白內障、肺氣腫、前列腺炎、腎結石等。 全美反衛生欺詐委員會副會長史蒂芬·巴雷特博士表示, 足底刺激的這些“療效”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梁偉國稱, 人的足底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 鵝卵石的刺激可引起輕度的痛感, 經過神經傳導到大腦形成刺激, 讓人感到精神一點, 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是, 製作鵝卵石路面的人不懂醫學,

選用的鵝卵石有的可能太過銳利, 令刺激強度過大, 可造成足底損傷, 例如筋膜水腫、局部皮膚損傷等, 反而不利於健康。 類似的, 長期穿表面有凸起的足底按摩拖鞋也容易損傷腳掌。

倒立:血液可壓爆大腦血管

倒立, 有以頭和雙手三個支點撐地的“頭手倒立”, 以及貼著牆做的雙手倒立。 梁偉國稱, 在重力的作用下, 人體全身血液有沉到身體下方的傾向, 要用心臟坐功把血泵上頭部給大腦供血。 倒立的好處就是增加流向腦部的血流, 理論上可讓大腦的供血量變得充足, 可增加腦細胞的營養, 但實際上是否有益還有待證實。 倒立還可鍛煉人體的平衡協調能力, 增加上肢肌肉的力量。

但是, 梁偉國不建議年紀大的人做倒立,

因為中老年人血管逐漸變脆, 血液壓向頭部有爆血管的風險。 普通人若沒有經常訓練, 倒立時手腕也很容易扭傷, 甚至發生骨折。 頭手倒立需要發達的頸肌支撐, 但頸椎病患者做的時候要十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