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馬奶酒的起源與制作工藝

馬奶酒, 這個來自蒙古草原的珍貴酒種, 如今已是享譽全國。 對于馬奶酒的起源及制作工藝, 就隨小編來了解下吧!

每年七八月是釀制奶酒的季節,

在遼闊的草原上, 到處都飄溢著奶酒的清香。 在每年的那達慕大會上, 除了觀看射箭、騎馬、摔跤等蒙古族特有的項目, 飲奶酒更是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最突出的標志。 哈達和奶酒, 是蒙古族對貴客的最高禮儀。

關于奶酒的起源, 傳說不一。 相傳鐵木真在統一蒙古部落時, 未婚妻孛兒帖為遠征的丈夫制作奶食品時, 鍋蓋上的水珠流到了碗里發出了特殊的奶香味, 她把這些收集起來, 通過特殊的方法保存……在鐵木真做大汗的慶典儀式上, 她把自己釀造的“甘露”獻給丈夫和將士們。 從此, 成吉思汗把它封為御膳酒, 起名“賽林艾日哈”, 即馬奶酒。

而據專家考證, 其實早在漢代, 就已經有“馬逐水草, 人仰潼酪”的記載。

最被人們所接受的說法是, 古代游牧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生活, 為防饑渴, 常在隨身攜帶的羊皮袋中裝些馬奶。 由于整天騎馬顛簸, 馬奶的乳清和乳脂分離, 成了味道獨特的奶酒。 之后游牧民族逐步形成了馬奶酒的制作方法——將馬奶傾入羊皮袋中, 用木棒攪動, 數日后待其發酵變酸, 便可飲用。 通常色白而濁, 味微釀而略有膻氣。 若攪動7?8日乃至更長時間, 則色清而味甜, 且無膻昧, 謂之“黑馬奶”。

13世紀曾到過蒙古的傳教士魯布魯克和旅行家馬可波羅對馬奶酒的釀造有過詳細記載, 稱之為“忽迷思”, 并且描述它的味道:喝時像葡萄酒一樣有辣味, 喝完后在舌頭上有杏乳的味道, 腹內舒暢, 也使人有些微醉。 南宋使臣徐霆疏于《黑韃事略》中也曾對馬奶酒有過記載:“初到金帳,

韃主飲以馬奶, 色清而味甜, 與尋常色白而濁、味酸而膻者大不同, 名曰黑馬奶。 蓋清則似黑。 問之, 則云:‘此實撞之七、八日, 撞多則愈清, 清則氣不膻。 ’”可知馬奶酒當以黑馬奶為貴, 味甜而清, 無膻氣。

實際上, 馬奶酒性溫, 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 是“蒙古八珍”之一。 因此, 馬奶酒曾為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府第的主要飲料, 忽必烈常把它盛在珍貴的金碗里, 犒賞有功之臣。 在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蒙醫用奶酒治療腰腿痛、胃痛, 療效比較顯著。

#p#副標題#e#

“薩林阿日喀”是蒙古語的音譯, 意思是“奶酒”, 它是在馬奶酒的基礎上通過蒸餾工藝制成的。

其制作方法是:把發酵的馬奶倒入鍋中, 上面罩一個無底木桶。 木桶內側上端有幾個鐵鉤, 將一個小陶瓷罐掛在木桶內側的小鉤上, 使其懸空吊在木桶中央。 木桶口上放上冷卻水的鐵鍋。 燒火煮奶, 蒸氣不斷上升到鐵鍋底部, 遇冷凝聚滴入小陶罐中, 成為色清亮如水的液體, 這就是頭鍋奶酒。 頭鍋奶酒度數不高, 叫“阿爾乞如”。 還可以將頭鍋奶酒多次蒸餾, 使酒的度數逐次提高。 二釀的奶酒叫“阿爾占”, 三釀的奶酒叫“浩爾吉”, 四釀的叫“德善舒爾”, 五釀的叫“沾普舒爾”, 六釀的叫“熏舒爾”。 六蒸六釀為上品奶酒。

傳統奶酒原料主要為馬奶, 度數較低, 味道腥苦, 酒色混濁, 不宜存放。 而隨著現代工藝的進步, 奶酒在原料上采用了營養價值更高的牛奶。

在釀制過程中, 并不破壞牛奶本身固有的營成養分, 而是將其精煉, 脫去脂肪, 增加純度, 然后發酵, 使所含營養充分生物活化。 現代的奶酒具有高檔白酒的品質, 入口綿軟、甘甜濃郁, 不但具有白酒的濃烈, 而且賦予了奶的營養。

據權威部門檢測, 奶酒中含有18種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5、維生素E、鈣、鉀、鋅等多種微量元素。 尤其是經酵母菌和乳酸菌發酵使B族維生素和有機酸含量增加, 其中維生素B5是人乳含量的28倍。 中醫認為, 奶酒具有驅寒、潤燥、清熱、止補血、活血、舒筋、補腎、消食和健胃等功效。

現在, 奶酒不僅僅只在草原上能夠品嘗到, 它已經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除了傳統的飲用方式, 還有其他獨特飲用方法:可以加咖啡,

成為美味的咖啡奶酒;可以加各種果汁, 成為果汁奶酒;可以和其他白酒加冰后一起飲用, 還可任意調配為各種雞尾酒……在品嘗美味奶酒的同時, 你還能體驗到DIY的好心情。

關于馬奶酒的知識, 今天就介紹到這里嘍!如果您有什么關于馬奶酒更有意思的見解, 還要與我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