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頭上長瘡怎麼辦
嬰兒頭上長瘡的原因有很多, 比較典型的一種是癤腫, 單純的依靠長瘡這種說法很難確定具體的情況。 而癤腫很符合這種條件, 我們可以先來瞭解下癤腫的情況, 跟孩子的情況進行比照, 吻合之後才能更好的進行治療。 那麼, 嬰兒頭上長瘡怎麼辦?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病因
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其次為白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皮膚擦傷、糜爛、潰瘍等均有利於細菌在皮膚表面的定植、繁殖、感染。 其他的誘因包括機體抵抗力低下、皮脂腺分泌過旺、營養不良、貧血、糖尿病和長期使用激素等。
臨床表現
癤腫多發生在人體受壓的部位和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 易發生於人體的頭、面、頸、腋和臀等部位。
初起為毛囊性的炎症丘疹, 後逐漸增大, 呈紅色的硬性的結節, 有疼痛或壓痛。 經過2-3天后, 結節化膿, 壞死, 形成膿腫, 中央有壞死的膿栓,
營養不良、抵抗力較弱的小兒會有病情多發, 此起彼伏, 以致進入癤病期的情況, 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
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毛囊性結節, 然後化膿、壞死, 形成膿栓, 局部疼痛等, 診斷不難。
癤病應與化膿性汗腺炎、蜂窩織炎及癰進行鑒別。
治療原則
1.系統治療
如果皮損位於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內;大的和復發的皮損;皮損周圍有蜂窩織炎;皮損對局部治療無效時可系統使用抗菌藥物。 早期、足量、足療程有效抗菌藥物治療, 常用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醯胺類/克林黴素等抗菌藥物,
2.局部治療
早期損害可外用抗菌藥物包括2%莫匹羅星軟膏、2%夫西地酸乳膏、複方多黏菌素B軟膏、等。 輔以溫熱敷可促進皮損成熟、引流和症狀的減輕;紫外線、紅外線、超短波等治療對緩解炎症均有效。
3.外科療法
早期皮損和急性炎症期應避免切開, 當癤已局限化和有波動感後, 可切開排膿引流。
復發的癤病應預防自家接種。 有人認為鼻腔或肛周及相鄰的皮膚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 這些部位經常清洗, 局部外用抗生素乳膏, 經常換洗衣物和洗手。 復發的癤病可口服利福平, 連服10天, 合併用氯唑西林, 每日4次, 或小劑量克林黴素, 連服3個月。 治療無效的復發病例也可使用阿奇黴素或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