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偷走”藥效的不對吃法
1、服藥跟飯點
很多人簡單地把“飯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 零食、水果等都不算。 其實, 但凡肚子裡有了食物, 就算是“飯後”了。 注明飯前服用, 是由於食物會影響藥物吸收。 注明飯後或餐時服用, 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 食物或可減輕這種不適, 或其中含有的脂類物質能促進藥物吸收。 一般飯前指的是在飯前半小時至1小時, 空腹指的是進餐2—4小時後。
服藥頻率多為一天一次至一天三次, 老百姓常把“一日三次”簡單地等同於跟著三頓飯走。 其實, 一天服藥幾次, 多長時間服一次, 是藥學家根據24小時內血液中藥物濃度的變化規律制訂出來的。
2、藥片掰開吃
有些人覺得藥片大難以下嚥, 就自作主張把藥掰碎或用水溶解後再服用。 實際上, 看似相同的藥片發揮藥效的時間和部位大有區別。 如果藥片有緩釋、控釋、腸溶等標示, 一定要整片服用, 不能掰開。 比如一些長效的控釋藥物, 其有效成分會在腸胃裡慢慢釋放, 這樣會使體內藥物濃度更平穩, 藥物作用也更持久。
若掰開來吃, 會破壞原藥設計, 加速藥物釋放, 使血藥濃度在短時間內升地過高,
3、拿果汁送藥
“孩子怕吃藥, 覺得苦。 所以, 我喜歡用果汁、牛奶給他送藥, 既可以抵消苦味, 又能補充營養和水分, 可謂一舉多得。 ”在採訪中, 不少讀者如是說。 殊不知, 果汁、牛奶、豆漿、茶水等, 雖然都是液態, 卻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 影響療效。 近50種藥物會與果汁發生反應, 服藥最好用溫白水, 以保證藥效和用藥安全。
4、總是不忌口
油鹽醬醋糖等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劑, 也會影響藥物作用。 補鐵時, 要少吃油、不吃油炸食品、糕點等。
5、犯懶躺著吃
不少人還有躺著吃藥的習慣。 這種姿勢很可能使部分藥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粘附在食道壁上, 不但影響藥物吸收, 還會刺激食管, 引起食道發炎, 甚至潰瘍。 醫生在臨床中通過X光觀察,
當然, 並不是說所有的藥都得站著吃。 例如, 硝酸甘油作為緩解心絞痛的急救藥物, 若病人站著含服, 可能因產生體位性低血壓, 引起一時性貧血而昏倒。 因此, 正確的服藥姿勢應該是以正坐位置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