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天花是什麼病

文章導讀

天花在以前的時期可能會存在的比較多, 自從天花疫苗的出現之後, 很多人都不會出現天花這個疾病了, 因為人體中有足夠的抗體來抵禦天花病毒的攻勢。 天花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 而且這個疾病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因為天花病毒對人體中的細胞傷害是很大的, 而且擴散程度是很快的。

天花雖然可怕, 但是出現了疫苗之後, 就大大的降低了天花的出現。 不過如果大家想知道天花是什麼病的話, 可以看看下面比較詳細的資料, 多認識疾病的知識, 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所致的一種烈性傳染病, 傳染性強, 病死率高。 臨床表現為廣泛的皮疹成批出現, 依序發展成斑疹、丘疹、皰疹、膿皰疹, 伴以嚴重的病毒血症;膿皰疹結痂、脫痂後, 終身留下凹陷性瘢痕。 天花是到目前為止, 在世界範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

症狀

正型天花(稱普通型)見於從未接種牛痘者, 具體症狀如下:潛伏期一般為8~12天, 突然發病, 具有高熱、頭痛、嘔吐等全身症狀。 在發病第1~2天, 在下肢部、大腿內側、腋下及腰部兩側可出現一過性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前驅疹)。 在發病的第3~4天, 體溫迅速下降, 自覺症狀減輕, 同時出現離心性分佈的皮疹, 即頭、面、四肢末端較軀幹多密。 初為暗紅色斑疹, 數小時後變為丘疹, 在病期第6~7天, 則變成水皰。 中央凹陷, 周圍有紅暈, 此時口腔、咽喉及眼角、結膜等處也有發疹。 病期第8~9天, 水皰轉變為膿皰, 此時體溫再度上升, 中毒症狀加重, 在病期第11~12天, 膿皰逐漸乾燥, 結成黃綠色厚痂, 自覺劇癢, 體溫漸降, 全身情況好轉, 於病期2~4周後, 開始脫痂,

留有瘢痕。

上述正型天花(稱普通型)見於從未接種牛痘者, 此外尚有輕型及重型天花。 輕型者系感染一種毒力弱的類天花病毒或發生于曾接種牛痘但抗體已降低者, 其全身症狀輕, 皮疹少, 一般可不發展成水皰或膿皰, 故病程短, 愈後不留瘢痕。 重型者, 全身症狀嚴重, 皮疹為出血性或膿皰互相融合, 併發症多。 併發症:以皮膚、黏膜繼發細菌感染較為常見。 重者可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 亦可併發喉炎、中耳炎、支氣管或肺炎、角膜渾濁潰瘍, 導致失眠。

典型天花的病程, 可分為前驅期, 發疹期及結痂期三個階段。

1、前驅期 持續3~4天, 起病急, 出現寒顫、高熱、乏力、畏光、頭痛、腰背部及四肢痛、腹痛;某些患者可有輕度上呼吸道炎症狀。 兒童患者可能會伴發嘔吐。

高熱可持續2~5天。 患者呈重病容, 表情痛苦, 結膜充血, 有時流淚, 肝、脾輕度腫大等。 發熱第1~2天, 在下腹部、腹股溝、大腿內側、腰腹部兩側及腋窩, 可出現一過性“前驅疹”, 呈麻疹樣、猩紅熱疹樣、蕁麻疹樣或出血;由於數目不多, 數小時後即隱退, 故易被忽視。

2、出疹期 天花出疹的時間、部位及順序, 均有一定的規律。 在發病的第3~4天, 體溫稍降;此時皮疹出現。 自顏面部開始, 迅速蔓延至頸部、前臂、上臂、手、胸、腹, 最後為下肢及腳底, 於1~2天內遍及全身。 皮疹呈離心性分佈, 以頭部、四肢等暴露部位為多, 身體上部較下部為多, 腋下及腰部皮疹稀少或無疹。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於天花是什麼病的資料,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於天花的認識會更深了一層。

其實我們在生活當中, 如果可以多瞭解一些生活常見的疾病的話, 對自己的健康也是一種保護。 因為我們懂得疾病的病因就會知道怎樣去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