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小孩頸椎半脫位怎麼辦

頸椎對我們非常的重要, 平時不能馬虎的去治療, 當人們出現頸椎功能疾病的時候, 第一反應是覺得這種疾病並不嚴重, 其實如果發生在小孩子身上, 會讓家長特別的著急, 尤其是頸椎半脫位這種情況, 一定要嚴格的去接受治療。

頸椎半脫位多發生于成人, 小兒少見。

它是頸椎的一種不穩定性損傷。 頸椎半脫位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帶著這個疑問, 我們來看看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李維新教授做出的介紹:

頸椎半脫位治療方法有哪些呢?牽引通常可以復位, 但不必使用顱骨牽引, 枕頜帶牽引就足以復位。 牽引時, 取頭顱正中位, 重量2~3kg.拍片證實復位後, 持續牽引3周。 由於復位後存在嚴重不穩傾向, 極易再發脫位, 因此復位後應以頭頸胸石膏固定, 為期2~3個月。 拆石膏後再以頸部支架維持一段時間。 手法復位並不足取, 若必須做, 則需謹慎操作, 防止加重損傷。

急性期不主張手術。 如在後期仍然存在損傷節段的不穩定或伴有遲發性脊髓或神經根壓迫症者, 應手術治療。 取頸前路檢間盤摘除、減壓及植骨融合術。 若有脊髓壓迫, 應施行擴大減壓和植骨固定術。

當頸椎遭受屈曲暴力, 或處於屈曲位的頸椎受到縱向壓縮力時,

受作用椎體的前方壓應力增加, 而頸椎的後部結構受到張應力的作用。 椎體的前屈運動過程中, 相鄰椎體的暫態旋轉中心位於椎間盤中心偏後位置, 此時椎體前部為支點, 張應力側為關節囊、棘間韌帶、黃韌帶等。

彎曲力和壓縮力的持續作用可產生兩種情況:若壓縮暴力較大, 有可能導致椎體前方塌陷, 有時也可使頸椎間盤後突;若暴力不致導致椎體骨折, 張應力側的關節囊、韌帶可撕裂, 嚴重者後縱韌帶也同時受損。

外力持續作用導致上位頸椎的兩個關節向前滑動並分離移位。 後方小關節突的這種向前滑動與椎間盤的病理基礎有關。 若椎間盤在受力過程中功能良好, 則暫態旋轉中心不變, 後方小關所受的外力主要是牽張力, 只有當關節囊撕裂時才有可能脫位。 當椎間盤退變, 高度降低, 椎間盤周圍纖維環及韌帶鬆弛, 椎間節段存有潛在不穩因素, 暴力過程中, 椎體間發生移位或暫態旋轉中心後移或下移, 頸椎的彎曲運動在後方小關節突之間產生巨大剪切力而相互滑動,

導致韌帶的撕裂和小關節囊的撕裂, 後縱韌帶的損傷也是椎間盤功能受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