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塞耳法怎么治療疾病

清代吳尚先《理瀹駢文》中收載了聰耳錠、通耳錠、遠志磁石錠等塞耳方, 治療耳聾、耳鳴等病證, 為我們今天研究應用此法奠定了基礎。 塞耳法, 即是使藥物通過外耳道皮膚吸收, 并循經入里, 內達臟腑, 而發揮藥理效應, 以治病的方法。

【操作方法】

將藥物研成細末, 用薄棉或紗布包好、扎緊, 輕輕塞入耳內, 每日1次, 每次塞耳時間根據病情而定。

【主治病癥】

一、耳鳴、耳聾

1.枯礬黃連油(《中醫簡易外治法》) 枯礬3g, 黃連3g, 香油25g, 將前兩藥共研細粉, 入香油, 混勻, 用藥棉蘸取, 分塞在耳朵內, 每晚睡前使用, 次晨更換新的藥棉球。

功能清熱利濕。 主治耳聾伴有分泌物者。

2.芥菜子散(《中醫簡易外治法》) 芥菜子30g, 研細粉, 分別裝在藥棉球里, 分塞在耳朵里, 每晚睡前使用, 次晨更換新的藥棉球。 功能化痰, 消腫止痛。 主治暴鳴暴聾。

二、中耳炎

冰片霜(吉林中醫藥1985;(3):22) 冰片適量, 放瓷碗內, 上扣大小相同瓷碗1個, 對好后膠布密封, 用武火熏烤約3~5分鐘, 冷卻后開封刮霜。 用時先清除耳內膿汁, 再以棉球蘸冰片霜塞入耳內, 每日2次, 、5~7天為1療程。 功能清熱化痰。 主治化膿性中耳炎。

三、耳瘡

曾青散(《瘍科匯粹》) 雄黃21g, 曾青15g, 黃芩7.5g, 上藥搗為細末, 研勻, 每用少許納入耳中, 有膿出, 即以棉球拭干用之。 每日1次, 用至痊愈。 功能解毒消腫。 主治各型耳瘡。

四、耵耳

溶耵糊(《理瀹駢文》) 蚓泥、鍋底煤、生豬油、蔥涎,

前三藥研碎, 用蔥涎調棉裹塞耳。 每日換1次, 至耵聹軟后用耳鑷取出。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聘耳。

五、耳部濕疹

芩柏解毒油(遼寧中醫雜志1988;12(3):48)黃芩、黃柏各12g, 枯礬6g, 冰片3g, 麻油500ml, 先將芩、柏放入麻油中, 浸泡24小時, 然后放入鐵鍋內煎炸變為黑黃色, 取出后研末, 與冰片、枯礬細末同時放入麻油中, 過濾裝瓶備用。 用時取適量塞入外耳道。 每日換藥1~2次, 至愈。 功能疏風清熱, 解毒化濕。 主治耳部濕疹屬風熱濕邪襲耳型。

六、牙痛

1.巴豆大蒜膏(浙江中醫雜志1987;(8):370)巴豆1粒,

大蒜1枚, 同搗為膏。 取膏少許, 以適量棉花裹塞于耳中, 左牙痛塞右耳, 右牙痛塞左耳, 8小時換1次。 功能清熱止痛。 主治各種牙痛。

2.牙痛靈(《俞穴敷藥療法》) 75%酒精棉球, 或1 9/6碘酒棉球, 任選一種, 將棉球捏半干,

成圓錐形, 塞滿痛側耳孔。 一般塞后3~5分鐘見效。 功能消炎止痛。 主治風熱牙痛。

【注意事項】

使用此法前須將塞耳藥包好、扎緊, 塞入時動作要輕, 且不可塞入太深, 以便于及時取出。 塞耳期間, 如病人難以耐受, 應立即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