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泡腳怎麼泡

說到泡腳, 相信很多人都是有過的。 泡腳不過是一般人的稱呼而已, 專業的把泡腳一般稱作是足療的。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 足療行業也在興起, 平時做足療的人而言是越來越多了。 其實除了去店裡面做足療之外, 在家裡面其實也是可以泡腳的。 那麼, 自己在家中, 泡腳怎麼泡呢?這是很多人都想瞭解的一個問題。

很多人都是喜歡泡腳的, 原因就在於泡腳其實對於我們的身體是有很多的好處的, 這點大部分人是知道的。 但是一般人平時泡腳都是在店裡面泡的, 所以當他們在家中獨自泡腳的時候, 一般是不知道怎麼進行的。 針對這個現象, 下面就來說說泡腳怎麼泡這個問題。

泡腳的注意事項:

泡腳水溫:泡腳的水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8℃~43℃為最佳。 最好不要超過45度。 太熱, 太涼都不好。 泡腳前我們可以多準備些熱水瓶, 灌滿熱水備用。 隨著水溫的降低可以加入熱水,

保持水的溫度。

泡腳水位:泡腳時通常水要淹過腳踝部, 並且要時常的搓動。

泡腳時間:晚上9點左右, 睡前泡泡腳一能解乏, 二能幫助提高睡眠品質。 選擇這個時間段泡腳還能有補腎的功效, 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 在此時泡腳, 身體熱量增加後, 體內血管會擴張, 有利於體內血液迴圈。

泡腳容器選擇:買一個比較深的木桶, 高度一般泡腳盆的高度最好超過20釐米, 沒過踝關節, 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的那種。 為什麼要選擇木桶呢?一是比較容易保溫, 二是貼近自然。 有的人告訴我, 肝主木, 腎主水, 這麼一泡, 可以幫助肝腎排毒。 是否真有道理, 我也無從考證, 反正我是用木桶泡腳, 感覺比用塑膠桶要舒服。

如何判斷泡好腳了呢?那就是泡到你額頭出汗了, 或者後背感覺有點潮, 就算是好了。 注意, 千萬不要出大汗。 因為汗為心之液。 出汗太多會傷心的。 只要出微汗就OK了, 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 我一般最多20分鐘就出汗了, 而有的人需要泡很長時間才出汗, 有的甚至是不出汗。 當然, 如果你泡了40分鐘, 還不出汗, 也就別泡了。 泡太長時間, 對身體也無益。

是否要加入中藥等成分:對於是否要放中藥, 可視情況而定。 如果你用白水泡就能出汗, 說明你經絡很通, 就不用放中藥, 如果你泡30分鐘還不出汗, 那就需要加一些中藥進去。

例如:

氣虛的可選用黨參、黃芪、白術等補氣藥。

高血壓患者宜將菊花、枸杞子、桑葉枝、丹參等與冰片少許煎藥泡腳。

活血補腎, 可選擇當歸、赤芍、紅花、川斷等。

到冬天皮膚乾燥、容易皴裂, 可選擇桂枝、銀花、紅花等中藥。

上述中藥每樣取用15-20克, 用砂鍋煎煮, 然後將煎好的藥液去渣倒進桶裡, 再加入熱水, 每天浸泡30分鐘。

綜上所述, 想不大家應該也就知道了關於上述問題的答案了。 關於泡腳來說, 是有很大的學問在裡面的, 要想知道怎麼泡腳, 就必須詳細瞭解到泡腳的水溫、水位、時間以及泡腳容器的選擇問題, 這些對於泡腳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我們要想在家中自己泡腳, 必須要好好學習才行。